笔趣阁>玄幻奇幻>召唤之华夏群雄战异界>第七十四章 华夏宝船

在魏玲玲哀怨的眼神中,姬无忧装傻充愣的糊弄过去后,带着她就前往西海岸。李子恒那家伙,据说终于在这资源匮乏的地方弄出避雷系统。今天就要去恶魔之眼处,实验其效果。

大夏朝二十年间,在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把周围的海域也一一探察了一番。神弃之岛周边二百公里里范围内,一般都是风平浪静。一过二百公里的海域,没有征兆之间,就忽然出现狂风暴雨,雷鸣电闪,海里更是有着一个个的巨大漩涡。根据李子恒这么多年的观察与计算,这些漩涡一共有三十多个左右,在神弃之岛二百公里外密布,形成了一道道激流,让船只根本无法航行。就算划桨,也会被洋流给送回来。

最终李子恒和刘仁轨得出的结论,和威廉一样,除非大夏的科技水平能立即突破铜器时代,进阶到核能,才能让船只拥有足够的动力,冲破这里诡异的洋流,到达正常海域。不然就只能等待,威廉留下笔记中所说的三十六年一次的天地异变了。

而就算有天地异变,要想出去也有很多东西要克服。第一点就是航道,要知道那一代可是有三十多个大漩涡的,要是没有正确的航道,就算是原时空万吨游轮,一头撞上去,也是一个船毁人亡的下场。好在这一点威廉留下的笔记中,就有记载,加上这些时日刘仁轨的验证,基本能肯定对方留下的航道没有问题。

第二点,就是坚固的船体了。在狂风暴雨,巨浪滔天的海洋中,要是船体不固,完全就是送死。好在神弃之岛上,有一种铁浮木,轻盈而坚固,非常适合造船。威廉用来造船的木料就是它,李子恒看过之后,非常满意,并说在未来的地球中,这种铁浮木也是造船的顶级木料。

第三点,就是预防雷电了。本来在海中,船的桅杆就容易被闪电击中,在恶魔之眼雷暴这么密集海域,这点更加需要注意了。李子恒当初接手这个任务的时候,认为会很容易,可现实给了他狠狠一棒。这里的元素和原宇宙的元素有了很大的不同,就如同一个是淑女,一个是女汉子一般。两者虽然是同一个物种,但表现出来的状况完全是南辕北辙。

李子恒仿造原宇宙制造的第一艘实验避雷舟,刚划进恶魔之眼区域不到五十米,就被雷电轰成了一段焦炭。这一情况,彻底激怒了李子恒,他沉浸了全部的精神,开始研究两个宇宙的不同。终于在几年前让他发现,这个宇宙和原宇宙最大的区别。

原宇宙所有空间,都密布着一层很多科学家都曾猜想过的物质——以太。由于以太的存在,所有能量的运转,都被它冲抵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才能被人类的科技所掌控和操控。这个宇宙没有了以太这种物质,所有的元素回复了它们原本的面貌,所以地球上的一些手段,都失效了。或者说不是失效了,是需要重新计算承载力。材料学和物理学、能量学在这一刻同时被半废了。

得知了这一点,李子恒就有办法了,在当前情况下,他耗费了几年时间,一点点根据船体的损毁程度,计算出了雷电破坏力。接着开始以岛上现有的材料作为基础变量,不断的实验,终于在今年找到了一种能够承载雷电狂暴力,并且具有良好导电性的材料。以此为基础,他还设计出了一种,利用天上雷电,作为能量的船桨。要是在恶魔之眼能被多劈几下,或许不用等三十六年就能够离开神弃之岛了。

唯一可惜的就是,如何让雷电用同样的能量,劈出固定的速度,他还没有什么办法控制。这样一来造成的后果,就是在平常的时候,很有可能由于雷电的力量过强,直接让船开到恶魔之眼中去。

今天,姬无忧和魏玲玲受邀参加的,就是李子恒设计出来,准备十四年后,姬无忧等人用来冲出恶魔之眼时,所乘坐的船只。这种船只长180米,宽70米,排水量22000吨,可载重量达到10000吨。(按传说中的郑和宝船最大猜想,再次扩大一点。)

此船暂时命名为华夏宝船,为帆浆两用船,船上有最中心处,安装一套避雷系统,并连接到船尾的轮型船桨。此船核定水手600名,可装载90天口粮与淡水。若是满载航行,每船可运兵1000人。顺风每小时十里,逆风每小时五里。

这次只是实验避雷系统,因此华夏宝船上的人不多,只有五十名自愿水手,开着宝船驶向200公里的恶魔之眼海域,而姬无忧和魏玲玲等人,乘坐另一艘华夏宝船跟在后面,并和前面一艘设置了牵引绳作为保险。

等那艘华夏宝船进入雷暴区域边缘后,就停在那里静候雷霆袭击。五十名水手祈求着华夏神主的庇佑,并述说着自己的虔诚和对华夏的功绩,祈求就算死后也能进入神国永生。

越是等待的时候,时间过得越慢,就当姬无忧觉得过了一年的时候,一道雷霆终于击中宝船上的避雷系统。那艘宝船猛地一窜,船尾的轮型船桨飞速旋转,推着宝船急速前行,足有百米之后,才停止了下来。扯得姬无忧等人乘坐的宝船也被拖行了一段距离,差点被带进雷暴区域。

没有等其他人发表什么看法,宝船指挥刘仁轨看出危险,马上发出命令,“全速返航!”

底舱三百多名水手同时划动船桨,宝船缓缓后退,速度渐渐增加。

“情况怎么样!”没有打扰刘仁轨的指挥,姬无忧询问李子恒道。

“这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作品,相当完美。我已


状态提示:第七十四章 华夏宝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