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周廷昱依然上了朝。
在蔡三得一声“有事起奏,无事退朝”的尖嗓子里,立时就有一个朝臣站了出来。
“禀陛下,臣有事启奏。臣参奏五皇子妃私造兵器,试图谋逆造反,恳请陛下以律处罚。”
“禀陛下,臣有事启奏。臣参奏五皇子妃有负圣恩,以下犯上,大逆不道,不孝不悌,数罪并罚,恳请陛下以律处罚。”
“禀陛下,臣有事启奏。臣参奏五皇子妃......”
一大早,就掀起了参奏的风波浪潮,相较于昨天六七人,今天站在太极殿之上的朝臣,有大半站了出来,纷纷参奏舒嫣华的。
按照他们的说法,舒嫣华简直是罪无可恕,特别是舒嫣华还是皇子妃,作为皇子妃却行如此谋逆之举,简直是辜负了陛下对她的圣恩。
足足过了小半个时辰之后,朝堂上才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注视着承德帝的一举一动,想要看看他有什么反应。
而承德帝也在看底下之人的反应。
他突然问道:“四儿,你怎么看这些朝臣们的参奏?”
四皇子明显一愣,显然是想不到承德帝会突然问他对这件事的看法,他眼珠子一转,开始琢磨起父皇问他这话的深意。
究竟是在考验他能否以国为重,能不能大义灭亲,还是想考验他能不能友爱兄弟,是想考校他会不会善待兄弟以及兄弟的媳妇儿?
陛下问话,还是在朝堂上,又能留给四皇子多少揣摩圣意的时间呢?
也就不过是三息的时间,四皇子就拱手恭敬的回道:“回父皇,儿臣私以为,既然是以律处罚,那当然是要讲究真凭实据的。”
四皇子打了一手好太极,既没有正面大义灭亲,说要按照那些朝臣们参奏的那样来处罚舒嫣华,但要说他是友爱兄弟也不见得,一句“讲究真凭实据”,落在各人耳中,就各有见解了。
究竟什么是真凭实据呢?被查封的那家打铁铺子是不是证据?被抓捕的那群匠人是不是人证?被缴获的那批兵器,是不是物证?
如果这都不是证据的话,都督又何以会将他们收押进天牢里,他们这些人又有何立场站得住脚来参奏五皇子妃?
明面上这句话好似是在帮舒嫣华,实际上却又含着几重意思,进可攻,退可守,四皇子这手太极,打得好。
承德帝不置可否,面上喜怒不显,将目光从四皇子身上挪开,落在他前面一个身上,“三儿呢,你怎么看?”
三皇子早就在承德帝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开始揣摩这其中的深意,在他看来四弟的回答非常好,至少在他看来是没有毛病的,可是看着父皇的表情,似乎并不是很满意的缘故?
三皇子也不敢多耽搁,拱手作揖道:“回父皇,儿臣以为,五弟妹一个妇道人家,又怀有身孕,哪里能顾得来这么多呢。
底下的人瞒着她私自做事,欺上瞒下的,精神不济之下,一时疏忽也是有的。”
三皇子的回答,倒是让人侧目,舒鸿煊看了三皇子一眼,眸底闪过一抹暗光。
四皇子打了太极,三皇子却直面说了,这不关舒嫣华的事,毕竟她怀有身孕,而底下的人欺上瞒下之事也不少见,一切都与舒嫣华无关,就算要定罪,也是那些被收押在天牢的人有罪,舒嫣华顶多就是背上一个失察之罪,却跟谋逆造反完全不一样。
看似是在帮舒嫣华脱罪,可更深一层再细想,底下那些人真的有这个胆子敢私造兵器?没有主子的吩咐,谁会做这种杀头的事?
能做这种随时提着脑袋的事,必定是主子的心腹,你说要不是有主子的吩咐,或者领会了主子的意思,心腹又怎么会做这样的事?
但你要说三皇子不是在帮舒嫣华,又睁眼说瞎话了,毕竟三皇子句句都在为舒嫣华开脱,能把谋逆造反的大罪说成失察之罪,这睁眼说瞎话的本事也是挺厉害的,在这个朝堂上这样说,三皇子也给人一种帮亲不帮理的表现。
一些朝臣认为三皇子这是在帮助舒嫣华的,对他观感很好。
讲老实话,刚才四皇子那番打太极在他们看来,他们是不认可的。一个有志帝位的皇子,每一次在朝堂上的表现,都能让朝臣们更好的认识他的行事品性,而这也是朝臣们考究值不值得他们将筹码放在这位皇子身上的依据之一。
一个遇事只会打太极,没有自己明确观点的皇子,日后遇上了家国大事,是不是也这样模棱两可的?
而一些朝臣恰恰相反,认为三皇子虽然是在帮助舒嫣华脱罪,可也同时也是在变相的坐实舒嫣华底下的人在图谋造反的事。
如果舒嫣华真的让底下的人顶罪,又仗着自己怀有身孕而逃脱杀头的大罪,她身边的人也会对她寒心,分崩离析不过是迟早的问题。
再有,这个污点舒嫣华也是一辈子洗不清了,要是想清算的话,这个污点随时都能称为压死舒嫣华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些人会这样做其实都是奉了舒嫣华的命令,只是舒嫣华弃卒保车,为了安然脱身,才将罪名让人顶了。
这一部分朝臣对三皇子的感官很差,认为三皇子其实是在落井下石,只是这下石的手段极其隐晦,甚至还披着一张假意为舒嫣华好的皮子。
而剩下的一部分,则是无甚感觉的,以为这群人并不打算站队,或者是早已经站了队,三皇子和四皇子回答得怎么样,都与他们无关的。
周廷昱可不同,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