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意大利都在讨论即将到来的米兰德比。
亚平宁半岛不仅涌现出无数超级巨星、诞生过各种伟大球队,更渗透着同城对手之间的百年恩怨。罗马和拉齐奥的“永恒德比”何其火爆尽人皆知,但要说最让人血脉贲张的,还当首推米兰德比。
a米兰、国际米兰,全都声名显赫。若以城市荣誉论之,米兰城罕有敌手:两队合计夺得30次意甲联赛冠军,10座意大利杯、9座欧冠、4座欧洲超级杯、3座洲际杯、3座欧洲联盟杯和1座世俱杯。徜徉在圣西罗球场的博物馆,宛如置身于超大宝库之中。
米兰德比的意大利语名叫“derbydd源于矗立在米兰大教堂的圣母玛利亚雕像。大概也是因此,每逢米兰德比,球场都给人一种虔诚的宗教仪式感。每赛季的两次米兰德比,双方球迷互相叫板,现场骂声鼎沸。米兰德比不仅是观察欧洲足球的典型窗口,也是了解这项运动的极佳展台。
1980年,为了纪念传奇前锋梅阿查,圣西罗球场官方名称改为朱塞佩-梅阿查球场。梅阿查在两个米兰都踢过,在这对跨越了一个世纪的对手之间,成为一座联系的桥梁。他的巅峰生涯自然是在国际,但后期也在米兰效力两载。据当年报道,在代表a米兰出战德比并破门后,他还潸然泪下。
正如所有的足坛德比一样,米兰德比也夹杂着政治、社会等多重因素。对两个米兰来说,德比可以增进本方的感情,也能拉升互相间的厌恶。这种延伸到足球运动中的对立有其历史背景:因为政治立场的差异,左、右翼都把德比当成潜在的火药桶。
1899年,a米兰由英国人赫伯特-吉尔平和阿尔弗雷德-爱德华兹等人发起创办,当时名叫“米兰足球和板球俱乐部”。他们迅速崛起为意大利最有实力的足球队之一。1908年,这支诞生尚不满10年的俱乐部发生了分裂,其影响绵延至今。由于在外籍球员使用问题上的分歧,米兰俱乐部内的一小部分人出走,另组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在当时意大利排外的社会风潮下,米兰着力培养本土球员,而国际成为外籍球员的庇护所。
分家之后,两个米兰在各自理念下成长壮大。很快,国际米兰成为城市中产阶级和富商的主队,而a米兰则在工人阶级中流行。在足球世界,德比双方一个代表上流社会说话、另一个替工人阶级发声,是很普遍的事儿。这种分裂隐含着多方面的社会问题、不同的社会阶层及各自的社会影响,米兰德比亦不例外。这就是双方球迷为何一到德比就剑拔弩张的原因之一。
当一个城市有了两支水火不容的球队,那么精彩的德比便为这座城市定下了标签。1908年10月18日,历史迎来了首次“米兰德比”。虽然a米兰2:1拿下了首胜,但当时因为国际米兰的出走,a米兰的实力受到了严重削弱,元气大伤,自1907年的意甲冠军后整整42年没有获得一座冠军。这便是a米兰历史上著名的“42年冰河期”。虽然这段时间也并非国际米兰的辉煌时期,但他们还是凭借5个意甲冠军压制了a米兰。
双方竞争的升级始自20世纪60年代,两个足坛最伟大的天才、足以成为各自俱乐部优雅典范的人物桑德罗-马佐拉(国际米兰)和里维拉(a米兰),是那时米兰德比的领衔主演。
两人生活在同一时代,都是让米兰城崛起为欧洲足坛重镇的大功之臣。a米兰在1963年捧得欧洲冠军杯,其后的1964和1965年则是国际米兰背靠背夺冠。这一时期,米兰德比的佳作是国际5-2痛打米兰,马佐拉梅开二度,带领队友大胜而归之外,更凭此一战奠定国际传奇地位。这场比赛之后,国际米兰一度连续7场德比不败,并在1963-1966年的四年里三夺意甲冠军。
随后20年蓝黑军团多次夺得意甲冠军,前国际米兰副主席普里斯科当时骄傲地说:“米兰城有两支伟大的球队,一支是国际米兰,另一支是国际米兰青年队。”
1980-81赛季,a米兰因涉及假球事件被罚入意乙。回到意甲之后,球队实力大损,再次降级。紧接着,他们第二次升级,并重返积分榜前列。1984年10月的米兰德比又是一场经典,a米兰2-1获胜,宣告自己时隔多年再次领跑意甲。
随着1986年贝鲁斯科尼入主,a米兰开始扭转劣势,一举成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俱乐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先是萨基的a米兰横扫欧洲,并在1989年欧冠封王;随后卡佩罗继任,又在1994年欧冠决赛4-0吊打巴萨梦一队,再捧大耳朵杯。
要说最声名狼藉的米兰德比,就算是2005年上半年那场重名昭著的欧冠1/4决赛。这本应是一场名留青史的米兰德比,结果最后被开出球迷禁入的罚单,a米兰被判3-0获胜。冲突的导火索是国际米兰中场坎比亚索的进球被判无效,内拉祖里顿时大怒,球场里烟花与饮料瓶齐飞,比赛中断20分钟。之后比赛一度恢复,但踢了没多长时间,主裁判就决定中止比赛。
“烟花德比”尽管是米兰德比史上的黑暗一章,但比赛中有一幕永远被定格:国际后卫马特拉齐一只胳膊搭在米兰中场鲁伊-科斯塔的肩膀上,两人一起,静静地看着闹事的球迷和遮天的浓烟。
而对于国际米兰来说,最让他们尴尬的是,从1989年连续16年与意甲冠军绝缘。而从2002年到2005年间,国际米兰曾连续10场德比不胜a米兰,甚至于2001年以0:6惨败,创造了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