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没想到,仅仅只比历史上往延了三个月,建虏还是要对朝鲜下手啊。”
心中暗叹不已的李啸,下意识地将辽东安全分司的来信,揉成一团。
李啸原本以为,自已曾把那建虏正黄旗部打击得这般惨重,清军进攻朝鲜的时间,应该会大幅延后,怎么也比真实历史延迟半年以上方可兴师。却没想到皇太极要动手的时间,只不过比历史上延后了三个月而已。
皇太极此人,真枭雄也。
李啸知道,现在的朝鲜国王李倧,软弱无能,治国无方,最终会在这次清军的大肆进攻中,此人治下的朝鲜,这个明朝曾用无数将士的鲜血与生命捍卫的蕞尔小国,于此战后向清朝屈膝投降,成为清朝的附属国,为清朝提供了大批的粮食及物资,最终反而成了攻灭明朝的帮凶。
只不过,相比清军迫降朝鲜,李啸更关心另一件事。
那就是,在历史上,清军在征服朝鲜后,于回师途中,攻克了东江重镇皮岛,斩杀东江镇总兵沈世奎,随后不久,沈世奎之侄,东江镇副总兵沈志祥率东江镇残部及全部的东江镇水师,向清军投降,至此,东江镇覆灭,明朝所据全部的岛屿丧失。而清朝在征服朝鲜平灭东江之后,再无东顾之忧,可以一心一意对付日渐糜烂的明朝。
尽管东江镇总兵沈世奎,是个目光短浅的平庸将领,但此人总的来说,还算是明朝的忠臣。
据史载,沈世奎在力战被俘后,清将马福塔曾劝其归降,被沈世奎大骂拒绝,终被清军斩首,也算是一条傲骨铮铮的汉子了。
李啸完全不希望看到,这样一个对自已完全不利的结局。现在的他,从心底里还是希望保全东江镇与沈世奎的。
因为有了北面的东江镇作为屏护,李啸在山东可以放心地发展势力,而一旦东江镇全部落入敌手,且东江镇水师成为清军力量的话,李啸的赤凤卫,将直接暴露在清军的攻击范围内。就算清军暂时没能力直攻山东,但海路不靖的话,将给李啸全军赖以为生存之本的海上粮道运输线,以及各类相关的海上贸易,带来巨大的风险与阴影。
只可叹,现在自已身处台湾,与东江镇南北两隔,想要迅速赶往救援,实是非易。
故而,李啸现在认为,如果现在自已出援,能保住东江镇与沈世奎,当为最好的结果。
如果时间上来不及,那李啸希望退而求其次,至少保住尚未投降的东江镇副总兵沈志祥部残余兵马及其水师,使其不得向清朝投降,而让原本就战力锋锐的清朝,更加如虎添翼,这是稍次的结果。
而最差的结果,则是完全如历史上那般,东江镇不复存在,沈世奎被斩,沈志祥投降成为了清朝的顺续公,李啸将不得不直接面对北边的巨大威胁。
真实历史上,在东江镇灭亡后,只过了几年,汉奸降将孔有德耿仲明两部兵马,就曾渡海直攻山东,在登莱等地烧杀抢掠,以报当日被明朝赶跑之恨,让原本就残破不堪的登莱之地,腥膻一片,饱受荼毒。
思虑已定的李啸,立刻给赤凤营营长田威回信,要他密切关注北面的动态,让沈世奎及早做出防备,万一东江镇兵力不支,赤凤营兵马紧急出援,只要能击退清军,保住皮岛不失,哪怕牺牲再多的赤凤营兵马,都是值得的。
给田威飞鸽送信完毕后,李啸下令,全体十六艘战船,带上充足的粮食与淡水后,立刻随自已立即北返。
而原本准备装运的200万石马铃薯,李啸则准备让台湾拓殖集团团长丁佑去联系澎湖的郑芝龙,利用他们北上采购的船只,以支付运费的方式,由李定国安排军兵押送,帮助运回山东。
在又交待了丁佑与李定国两人,治理台湾的一些重要注意事项后,忧心忡忡的李啸,于崇祯十年三月初一这一天,登上指挥舰升龙号,扬帆北去。
一路北行的李啸,每天伫立船头,遥望海天一色,波翻浪涌,却是忧心如焚无可言说。
向来不信天命之类的他,竟也在心下暗暗祈祷,愿上天助其及时赶回,以能及时出援,保住东江镇。
只不过,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就在李啸从鹿港出发五天后,已集结完毕的清朝大军,终于以朝鲜渝盟傲上为由,大举入侵朝鲜。
崇祯十年三月初四,利征伐,趋东则吉。
这一天,皇太极指挥清军十万入侵朝鲜,清朝国中只派了郑亲王济尔哈朗守沈阳,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守辽河入海口以遏明军。
为了让上次入关侵明,却败军失将的阿济格,阿巴泰二人戴功赎罪,皇太极下令,令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饶余贝勒阿巴泰分统左翼满洲和蒙古军兵,共两万余人,从宽甸入长山口进攻朝鲜,另由贝勒岳托、贝子尼堪等人各率数千兵马接应。皇太极与礼亲王代善二人,率其他各路满洲兵马以及汉军部众,总共七万余众,直接渡过鸭绿红进攻朝鲜。
从总体上看,皇太极此次入侵朝鲜的规模与进兵动向,与历史上相差无已。
只不过,由于李啸来到这个世界的蝴蝶效应,现在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相比,除了时间改变外,作战进程却也有重大的不同。
那就是,皇太极在进攻朝鲜之时,同时派遣了豫亲王多铎和户部承政马福塔二人,分任正副二将,率兵马两万余人,偷袭皮岛。而不是与历史那样,在回师途中,才令一支偏师去扫灭皮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