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建设盛唐>第八十七节 模范山庄

游牧民族的骑射是从小练起,不断熟悉,直到成年,即为一个优秀的弓骑手。

而冯小宝直至现在才奋起直追,哪怕是他理解力好,记忆力,身体素质超群,反应速度快,几乎什么技能点都是max,但也追赶得很辛苦。

从小练起到长大是先天,长大后再练则是后天,先后天的区别,表现出本能反应的快慢,

难怪游牧民族骑射这么精准,弓箭已经浸透到了他们的血液中!

冯小宝边练边叹气,他已经条件够好了,练了一个月后,唐甜说他目前的水平连一个普通的游牧民族的弓骑手都不如。

只有练练练,没有二话。

……

冯小宝城外小庄只得三十多亩,跑马不成,勉勉强强溜马而已。

他的马匹算是好马,一起步就要停蹄,对马很不好。

马必须跑,跑久才可见马力,它天性就是跑,不跑不利于养马。

因此冯小宝经常在他的小庄和千金公主的几千亩绿林山庄这座大庄来回,自小庄出发,到大庄停止,她那个大庄地方用来骑射足够大矣。

一来二往后,山庄的人们渐渐熟悉了他,尊奉他的号令行事。

千金公主共有两座山庄,一称绿柳山庄,二称绿林山庄,绿柳山庄以风景为优势,而绿林山庄则是她的米粮基地。

山庄的打理不是件容易的事,两位总管事丁十一娘和施九郎分掌绿林山庄的内外事务,十分忙碌,关键是他们难以从千金公主处得到直接的指引,毕竟她的知识层面不太行,你让她打马球骑马衣服首饰她可是头头是道,但农事则逊色多了。

所以冯小宝在绿林山庄呆着,丁十一娘经常请见,不时以问题相询,冯小宝起初随意指示,渐渐地代千金公主管起农庄事务来。

他会管理农庄吗?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词也会吟,冯小宝有后世经验,遂将新农村建设搬了出来。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齐和管理文明。

首先要发展生产,生产不发展,没有钱粮,什么都是空。

因此冯小宝主持下,首先请来了十个老农,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知名种粮大户,成立一个农事顾问组,他当然不搞什么科技委员会这类的大名堂,该顾问组主要就农事提出建议,更好地进行农事。

冯小宝不搞长官意志,所有的决定都经过大家的讨论。。。对于种田,他有自知之明,知道一些皮毛,整个流程要多加了解和学习。

不过不妨碍他使用一些通用的手段。

例如他买来了一些牛、马匹,去帮助犁地,凭借畜力去提高种田的速度。

乡村里请来了一个铁匠,为大家打造农具。

由于都是公主的佃户,牲畜和马匹的支出不怕吃亏。(如果是个人分田到户,这么做就是补贴他们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双管齐下,种田的速度大为提升,效率提高了。

然后就是水利工程,灭蝗运动加上沤肥,帮助农田抗击灾害,提高产量。

自从冯小宝搞定了什么山神和地龙后,大修水利,水渠向田间延伸,水车成为了绿林山庄田园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渠注意上下两面,做好硬底,防止泄漏,加上盖板,防止蒸发,人们使用石板、泥板和木板进行工作。

其实最合适的是使用水泥板,但在冯小宝没有足够能力保护自己的发明之前,他不会召唤这个大杀器的。

是年洛阳地区大旱,土地龟裂,颗粒无收,农民伯伯欲哭无泪,朝廷赈济无力。

虽然有了莱州金矿,但远水救不了近火,矿区从建成到投产需要时间,朝廷还为吐蕃和高丽战事花费了大量粮草和金帛,国库空虚,导致法帮助自家子民。

朝廷的作法是令百姓往诸州逐食,即离开家乡,到有粮食的地方去。

而绿林山庄凭借着建立好不久的水渠,稳稳地抵抗了旱灾。

大旱往往带来蝗灾(水多时蝗虫不喜欢),当是时,蝗虫铺天盖地而来,天空为之黑暗!

蝗虫一起,绿林山庄的所有成员,从老到小,无一例外,全部进入了紧急状态-----灭蝗!

他们驱赶鸡鸭鹅去食蝗;

冯小宝着人买来了大量的家禽去食蝗,让它们尽情地吃个够。

他们早上起来就去捕蝗,扑打蝗虫,那时蝗虫翅膀上有露水,飞得不快,容易被打杀

入夜后也不停息,在田间点燃火堆,等飞蝗看到火光飞下来,就集中扑杀,教它们来多少死多少,然后运走掩埋。

许许多多的田庄,农民不敢打杀蝗虫,坐看蝗虫消灭了一切绿意,就口粮没了,经济作物没了,而朝廷又难以赈济,唯有背井离乡!

而绿林山庄在蝗起之前已经对它们可能栖息的地方进行了清除,本地起蝗不多,都是外地飞来,招致山庄民众的迎头痛击。

没日没夜地大战了十多天之后,杀死蝗虫无数,撑死了三分之一的食蝗鸡鸭。。。它们没白死,小宝慷慨地将死掉的它们分发给民众!

蝗灾退去,绿林山庄减产一半,但起码民众可以保住了饭碗,不至于流离失所。

然后赶快补种,追回损失!

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各处务农的亲朋好友因为乏食而不得不离开家园的惨事,见着冯小宝骑马而过时,都给他下跪叩头,感谢他的活命之恩。

冯小宝听闻他们对他的感激涕零,念笑道:“救你们的其实是你们自己


状态提示:第八十七节 模范山庄--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