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两百八十八章 准备工作(中)

在现实中造一座空军基地可不是玩电脑游戏,在地图上点击一下就能选定,光是定点选址就是个非常耗费时间的工序。

先机场不能距离城镇太近,可以减少与居民间的相互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基地的安全保密。当然基地也不能距离居民区太远,而且交通方面必须便利,最好能靠近铁路和公路枢纽,便于大批量后勤物资的输送。

德国轰炸机没有采用长机僚机的双机编组,通常三架轰炸机构建为一个飞行小队,这是轰炸机部队的基础单位。三个这样的小队组建成一个中队,然后再由三到四个中队组成一个大队,最终三到四个大队编成一个飞行联队,也就是德国空军最大的战术作战单位。

德军战斗机部队除了小队由两个双机分队构成之外,剩下中队和大队的编制方式和轰炸机没有差别。

一座机场通常会驻扎三至五个中队,常规编制加上各中队部和大队部直属的飞机,还有附属的勤务联络和教练机,总数一般在五十至六十架左右的样子。

这里先不说单战斗机部队,只谈谈多引擎的远程轰炸机,比如一架海因克尔iii型轰炸机有五名机组成员(机长兼驾驶员,轰炸手兼领航员,飞行机械师兼部机枪手,无线电操作员兼背部机枪手,以及腹部机枪手),而这样一架大型机需要配备一个五到六人制的地勤班,负责对轰炸机的战备保养与维护。

而完成一架轰炸机的作战整备,不可能只依靠这些地勤维护人员,还要有负责零部件替换改装与维修的工程师和机械师,负责灌注各类燃料与油料的油料班,处理机载军械与挂载炸弹的弹药班等等。

等到飞机完成任务返回之后,除了以上这些单位人员之外,需要出场的还多了承担灭火抢险工作的消防队,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护的医护人员,甚至专门负责打扫清理擦洗机舱血污的清洁队。

这些单位如果加起来的话,差不多要有五六百人了,这还没把各中队和大队的指挥、行政、内勤以及通讯部门的人数算进去。

除了这些人之外,还别忘了那些后勤保障单位,比如屠宰连、面包连和汽车运输连,各中队直属的炊事班,高级军官小厨房以及飞行员酒吧俱乐部、另外还有军邮站、洗衣房、军人服务部、健身中心等等等等,加起来也能凑个七八百号人。

一个空军的大型机场,周边的防空火力至少要安排一个营,地面的警备部队也差不多需要同样的数量,这还是在德国境内的机场,如果是境外甚至靠近边境线的基地,防御力量恐怕翻上两倍都不止。

最终空军方面算下来一个联队级别的战略轰炸基地,工作和作战人员的总数很可能会突破一万五千人。

这些人每天消耗掉的给养物资将是以十吨为基本单位来计算的,这还只是人吃马嚼掉的伙食份额,如果加上飞机、车辆以及各种电设备日常用掉的燃料,还有正常作训中消耗掉的弹药,吨位数恐怕要在后面再加上一个零才够。

如果没有达的交通网络支撑,光是凭借空军那堆载重半吨的小卡车,就算党卫队每天枪毙掉一个后勤参谋,都无法跟上这种日常消耗的度,别提东线爆战争之后,相关的消耗更是会翻着跟头增长。

历史上英国皇家空军准备一次大规模战略轰炸行动,往往需要花上数周的时间集结飞机、人员、装备以及囤积作战所需的弹药,这里面不光是英国国力枯竭的缘故,补给需求量对交通系统造成的压力,也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要是换成二十世纪末期,再想聚集起同样数量的物资,甚至都不需要耗费二十四小时。

统帅部已经开始进行新机场选址的工作,这需要空军的专业工程人员进行仔细的勘测,所以徐峻哪怕心里如何着急,也知道这种事情绝对快不得。不过制造飞机和训练飞行人员也需要时间,徐峻只希望一切都能按照计划好的时间表顺利完成。

如果有人问,现在有了飞机和机场,那么就能实施战略轰炸了吧?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现实不可能像电影上那样,某个将军在地图上划一个圈圈,乌央乌央的轰炸机群就哗啦啦飞过去了。每次深入敌境纵深的战略轰炸行动,事先都要经过详细的计算,鲁莽行动通常不会得到什么好结果,这方面美国6军航空队的轰炸机组成员们或许深有体会。

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导航问题,这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技术难关,因为哪怕是当时最先进的轰炸机,迷航之后也不会比一堆废铁更有价值。

一场耗资巨大的战略轰炸,结果大批飞机因为迷航的原因,无法到达目标地点,如果换成6军部队指挥官根本就无法向上级解释,但是在二战初期的轰炸机部队里,这却归于可以接受的范畴之内。

当年德国入侵挪威的机群遇到大雾,结果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空中混乱,而英伦空战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因为两架德国轰炸机的意外迷航。当时迷航的德国飞行员把炸弹扔进了伦敦居民区,结果转过头英国人就报复性轰炸了柏林市区,社会舆论和希特勒的压力逼迫戈胖子把轰炸重心调向了伦敦,给了已经处于崩溃边缘的皇家空军一个喘息之机。

要说德国的无线电导航系统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来讲,应该算是相当先进的,但是德国人过于相信自己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却没有注意到这个系统隐藏的缺陷,结果在历史上遭遇到英国


状态提示:第两百八十八章 准备工作(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