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南方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就算是清晨,一件薄衫也足以御寒,对身穿厚重铠甲的将士而言,这样的天气就非常难熬了。
往往在校场厮杀不过半天,全身就像从水里捞出了一样。
因此,大夏军对江南行省的进攻选在了清晨,天刚蒙蒙亮,虎贲军以及湘江军两大集团军就趟着露水,以十个野战军团为节点,覆盖了整个江南边境。
虎贲军从闽南边境进击,张须陀率领湘江军从江川边境进击。
整个阵线绵延上千里。
六十万大军组成的钢铁洪流,就像一条死神黑线,从江南行省西南边境蔓延开来,以滚滚向前之势,要将整个行省吞没。
跟在大军后方的,是比阵线还长的粮草补给线。
一大早,江川行省跟闽南行省全境,通往边境的每一条官道,都被成群结队的粮车占据,车水马龙,吱吱嘎嘎的声音汇成一段乐章,一眼看不到尽头。
朝廷连着打了两场胜仗,士气高昂,两地百姓见着运粮队伍,并无战争到来的恐慌,反倒兴高采烈地议论着,朝廷又将在哪开疆拓土。
因为是在境内运粮,负责押运粮草的都是临时征调的衙役,到了哪个郡县地界,就由该郡县派出衙役护卫一段路,甚至都不用出动大军。
在大夏境内,还没有谁有胆子敢来劫粮。
至于荒野流寇,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根本没有出头之日。
粮车从郡县出发,就像溪流汇聚成大河,像密密麻麻的血管一样,往前线汇聚,为前线将士输送“血液”。
如果不是有通讯罗盘,如此庞大的军队,如此长的阵线,根本无法维系,诸路大军就像一个个瞎子,只能各自为战。
通讯罗盘的出现,改变了战争模式。
为大周驻守江南行省的,正是神将徐达率领的四十万大明禁军。徐达用兵之老练自然毋庸置疑,从大周霸王军手中接过防线,从未怠慢。
就算北方大战停息,看情况华夏区的大战要告一段落,等到霸王军回到江南行省,明军就算完成任务,徐达也毫无松懈之意。
用徐达的话来说,“坚守一日,就要履责一天。”
作为大夏跟大周交锋的前线,江南行省的边境防御工事,只能用无懈可击来形容。两年来,在吴起的亲自布置下,整个边境以十五座边城为节点,边城之间建堡垒,堡垒之间建哨岗,如此层层递进,组成一条钢铁防线。
除此之外,高山之上有烽火台,平原之上有瞭望台,河道之上有水寨,官道之上有关卡,共同织就一张密不透风的防御网。
别说是大军进犯,就是敌军侦查兵闯进来,也要脱一层皮。
徐达当初接收防线时,也对吴起的大手笔赞叹不已。
正是如此,在得知大夏军突然发兵进犯江南行省时,徐达并不如何紧张。虽然从大周那边共享过来的情报看,大夏这次是动真格了,徐达还是不认为,大夏能仅凭六十万大军,就攻破四十万明军镇守的钢铁防线。
“除非大夏继续增兵。”
这种可能性也不太大,因为大夏出征的禁卫军、城卫军跟鹰扬军,都已传送回驻地。如果要增援前线,该直接传送至寻龙城才对。
没理由说,大夏会钱多的发慌,不在乎上百万金币的传送费用。
“那么,敌军的用意到底何在?”
因为情报有限,徐达一时感到不解,总不可能说大夏军是闲的没事干,动用如此规模的军队,劳民伤财,就为了来一场边境演习吧?
但凡有点政治智慧的将领,都不会做作这样的判断。
作为一名比较纯粹的将领,既然背后的弯弯绕绕想不明白,那徐达干脆就不想,将精力专注于即将爆发的大战。
“也好,就利用这个机会,锻炼一下军队。”
五十万大明禁军从未真正投入过大战,虽然徐达自信,平时的训练很严苛,也很有效果,到底还是要放到战场检验一番。
清晨时分,边境各处开始爆发大小战役。
想要攻进江南行省,大夏军要做的,就是先拔除外围大大小小的哨岗、边卡以及瞭望台,否则的话,后患无穷。
因为目标小而分散,动用大规模的军队显得划不来,只能出动以营为单位的小股部队,像撒网一样,杀进茫茫荒野之中。
仅第一天上午,大夏军就派出上百支“清理”部队。
明军的应对策略是,能守则守,实在守不住就撤,既不死扛到底,也不轻易放弃,说白了,就是在拿大周的边境资源,做一次军事演习。
热热闹闹的一天,很快结束。
…………
霸王城南郊,明军指挥部所在,中军营帐。
鉴于霸王城太敏感,明军并未进驻城内,只是以霸王城为依托,在城外建立大营,设下全军指挥部。
神将徐达亲自坐镇于此。
大帐中灯火通明,徐达看完各地刚报上来的战报,神情已经没了刚开战时的轻松,委实是一天打下来,结果太出乎他的预料。
按理来说,像大周在边境布下的防御网,很多哨岗都设在非常隐秘之地,不熟悉地形的话,大夏军仅仅是要找到正确的打击目标,都要大半天。
事实却非如此。
仅仅一天时间,大夏军就拔除了三百余个小据点,打了一个开门红。算算时间,这几乎是不可能之事,相当于大夏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各自目标。
大夏军对大周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