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镇国公主GL>第468章 国

母亲平白将李暅召来问了一句, 却不让他旁听群臣商议,忙忙地将他赶出去——倒也没让他闲着, 命他去城外香山寺代天子上香——反留了我在身边。今天争执的人更多了些, 不单有病中强起的狄仁杰, 还有武三思、武懿宗、武攸暨、李旦之流,我又委婉和母亲提了崔明德的名字, 母亲对她印象颇深,不但命她进来,又再宣了阿绍,连贺娄和徐真如海两个也叫了过去,一来二去,殿中便聚了不下四五十人,初时还十分克制, 到后面便频有打断、插嘴、互比音高的事,高延福几次出来提醒都没将这势头压下去,反倒愈演愈烈了。

这一日过去, 便又没有吵出结果来,到傍晚群臣退出去, 我已是头晕脑胀了,心里念着阿欢,想藉与李暅商讨西北事的由头再往东宫去一趟, 母亲却叫住我:“你也听了两日了,依你之见,西北这事, 到底应该如何?”

这事实在不好回答,我不觉怔了怔,定定去看母亲,她自群臣入内时起面色便十分严肃,到现在也没有稍改一改,盯着我时,眼神锐利,仿佛又回到了她年轻时候,我心中微动,无端端地生出些久已缺失的敬畏来,斟酌着道:“儿…不知。”

母亲眯起了眼:“怎么,莫非你也是新从藩地回来,什么都不知道么?”

我怔了怔,不自觉地拜下去,低声道:“阿娘。”刚要辩驳,想起早上母亲所问,而崔秀、崔明德与独孤绍今日都已直抒胸臆、呈明厉害,忽地明白了母亲的心事,伏地道:“若单以我国家之利害论,儿…自然是主战的。”

母亲没有出声,我一面理着思绪,慢慢又道:“可淮阳王…守静,乃是魏王兄的爱子。魏王兄本已危在旦夕,若再闻朝廷对突厥开战,恐怕…凶多吉少。”母亲对诸武的感情不重要,诸武如何也不重要,甚至西北之事本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氏对武氏的态度,而且这态度还远不止于我所能想到的“避嫌”的程度,母亲所期望的,恐怕是我们枝蔓纠缠般紧紧团结在一起,将武氏之事当做李氏的事,将武氏郡王之命,当做李氏郡王之命——可那是西北,是灭族数年又复起的突厥,是我们经营了许久的边关。

我咬着牙,半晌方道:“儿…不忍看魏王兄陷入如此境地,又不能违逆我国家之利益,实在是…两难。”

母亲的手指缓缓地敲起了几案,那是她惯用的手段,敲打声可扰乱下面人的思绪,一下一下的节奏则可以促人心跳加速、更增紧张,我早已学会了她这手段,可被如此对待时,却依旧冒出了汗,不敢擦拭,只能愈趴下身,低声叫“阿娘”,母亲敲打的节奏顿了一顿,片刻后,自座上起身,拒绝了婉儿的搀扶,缓缓走到我跟前,自上而下地看我:“你待你魏王兄…就这样?”

我道:“不瞒阿娘说,我待魏王兄,其实没有那么亲近。心生不忍,纯是因着阿娘。”咬了牙,仰起头来看她,手捏成拳,心跳如擂鼓:“纯以个人好恶,儿其实并不喜欢魏王。但他是阿娘的亲侄子,是武氏的宗子,儿…敬着阿娘、爱着阿娘,所以连带着也敬着武氏、爱着武氏。是以明知西北之事,主战于朝廷更有利,儿也不忍主战。”

母亲淡淡道:“然而你也并不主和。”看我不语,垂着眼看我:“我不问你那些利与弊的大道理,我只问你,倘若今日陷落突厥的不是淮阳王守静,而是晋阳王守仁、北海王守忠、扶阳王李千里…”看我仰头要辩,忽地道:“…或是邵王守礼呢?”

我周身一震,讷讷道:“守礼…是阿兄的长子,阿娘的嫡长孙,宗嗣所寄…自然是不一样的。”

母亲道:“是么?”

我知道不是,至少李千里不是。虽然我一点也不喜欢这个不学无术的胖侄子,可他是我的侄子,这件事已深深刻在我的血脉之中,倘若是他落入敌手,我主战的决定绝不会下得如此草率,这与我和他们父亲的感情毫无关系,我那早早过世的好四哥几乎未曾和我来往过,而且他和武承嗣一样,也曾觊觎过太子之位——而我连想都未曾想过救武守静。

我不知该谴责自己的冷血,还是该谴责自己被男权潜移默化,觉得同宗子侄,要更亲过外家的子侄,我只知道自己答不出母亲的话。

母亲长久地沉默着,香炉上空佛香袅袅,散出令人心旷神怡的气息,她的面容隐在袅袅烟气之后,看不清表情,我记得很早以前似常见这样的她,却想不起到底是什么时候,我在死寂般的沉默中开口叫她,一时间却有些不清楚该叫她“陛下”还是“阿娘”,她又看了我许久,许久之后,终是启了口:“你今日不要出宫了,就在宫中住着,好好地想想西北之事,明日你阿兄上疏建言,你也进一疏奏。”

我说不出话,只能伏在地上,低声道:“是。”

母亲又看了我很久,很久以后,方叹了口气:“记得你小时候,有一回,吐蕃要求以你和亲。我们不忍心,所以换了别人去。别人的父母也不忍心,但是他们没法违逆我们,所以只能欢欢喜喜地将女儿送出去。吐蕃那里自然不高兴,以此为借口多要了许多财物,你阿耶和我,慨然应允,毫不吝惜。次后吐蕃纵兵扰边,频行劫掠,我们也就这么算了。倘若当时我们只论国家利益,现今你说不定早已埋骨黄沙,可你还好好地在这里,在你阿娘身边——你明白么?”

我沉默许久,方重重叩首道:“儿明


状态提示:第468章 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