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第三十章帝王之术
在原本的历史上,义和团的迅猛发展,杀害外国传教士使外国联军大为恐慌,他们纷纷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消灭义和团。实际掌握政局的慈禧太后多次发布严禁义和团的上谕并组织军队进行围剿。但由于多种原因,一时难以扑灭义和团。在北京北堂(西什库教堂,当时是中国天主教的总堂)主教樊国梁的建议下,列强遂于1900年5月28日提出派出“使馆卫队”进入北京,清政府先是拒绝,后被迫于31日同意,但提出“每馆以二三十人为率”,结果列强先后派出400多人进京,大大超出了清政府的限制。后来外国联军又派遣西摩尔带领2000人前往北京,这些行为对清政府形成了严重威胁。
对此,清政府一面继续发布镇压义和团的命令以消除列强派兵的理由,一面又调集军队进入北京以防不测。对外国人抱有敌意的董福祥所率领的武卫后军(甘军)即在6月9日被调入北京驻守,6月11日,日本书记官杉山彬前去迎接入京的西摩尔联军,在永定门外被甘军所杀。事后,大臣荣禄亲赴日本使馆道歉。
列强向北京强行进军和义和团抵御外国军队,使清廷对义和团的态度开始出现转变。面对列强咄咄逼人的态势,清廷内部主和与主战,主剿与主抚的分歧更加严重。清政府于6月5日派赵舒翘和何乃莹,6月6日派刚毅去涿州“劝散”义和团,实为考察情况。结果刚毅的态度是“力言拳民可恃”,赵舒翘等也赞成采取招抚的措施。再加之载漪等官僚的鼓动,清政府逐渐开始承认义和团为合法组织,这种态度直接导致6月初义和团大量进入北京。从6月10日起,在清朝官员的默许下,义和团开始大量进入北京。在初期,义和团与北京的外国人关系紧张,但并未发生大规模流血事件。6月12日“今晨探报,东华门外教堂起火,不少教民牵而北去。是为义和团入京第一次肇祸也”。(《庚子大事记》)。有论者认为这起事件很可能与克林德擅自拘捕路过使馆区的义和团员有关,北京的局势迅速恶化。
在使馆卫队入京后,以德国公使克林德为首的部分外国外交人员一味使用武力解决问题。克林德带领水手一排行于内城之上,发现有沙地有义和团练习,即毫不迟疑发令开枪,当场打死二十余人(《庚子使馆被围记》)。此后使馆卫队开展了“猎取拳民行动”,多次主动攻击义和团员,这种行为反而使得局面更加失控,愤怒的义和团在北京到处焚烧教堂和屠杀无辜基督教徒,并殃及今前门大街外的大栅栏地区,“京师富商所集也,数百年精华尽矣”。
主和派官员袁昶指责克林德说:“门吏等方与步军统领议弹压京城内外,遵旨严拿首要,以靖地方而弭邻衅。不意德克使闇于事机,擅自拿办拳匪,以致激变”。而克林德本人则在6月20日去总理衙门交涉时与神机营章京恩海相遇,并被后者射杀,酿成著名的“克林德事件”。
就是因为知道满清政府最后会撕破最后的一层薄纱,露出凶残的嘴脸,所以林梦楚才会对借助满清中央的名义毫不感兴趣。况且,在甲午战争之后,满清着呢功夫还真的有什么大义的名分吗?
要是真的还真有这种东西的话,东南的督抚们也不会,也不敢玩什么东南互保了。
“别的不说,那个神机营叫做恩海的还算是好汉子,不过我想他大概没什么好下场吧?”
“是啊,无论满清有多么愚昧,多么草包,多么无能,在这个国家,在这块土地上,总是会出现一些在最危险的时候敢于慷概赴死的人物,这一点并不因为满清是一个殖民政权而有所改变。”
陈诚先是说了一通不相干的话语,然后唏嘘道:“后来日本的一个侦探根据克林德的遗物查出了恩海,随即将其逮捕移送给了德国人,在经过一番审讯后便把他在东单牌楼那边处死了。”
“这么说来满清那边还是有一些可用之人的,”少女若有所思地道:“能不能让这些人为我们所用?他们和现在天津那边的武备学堂里的学员就这么毫无意义地死去的话,未免太可惜了。既然是好汉子那么就应该是死在两军厮杀的战场之上。”
“额,武备学堂的那些人也算是死在战场的吧?”陈诚当然明白少女的意思,却故意道:“总不能说他们像是一个普通步兵那样战死就不是战死了。再说,反正是死,怎么死..........也没多大区别。”
林梦楚没理会少年的胡言乱语,认真地道:“我们现在不是缺少中层的管理人员和基层的官吏吗?实在不行,让他们去当个班长,排长的也好啊。我们辛辛苦苦地忙活了那么就,军官的数量就那么点,正真的硬仗打不了几次就要伤筋动骨了。”
“好吧,”陈诚也不开玩笑了,“京城这边的渗透已经在做了,估计问题不大。只要等到那位老佛爷跑路了,我们再把大旗一竖,这些人走投无路之下也只能为我们所用。至于武备学堂那边,有点麻烦,那些学员都是各地的大商人,官吏或者是豪强之后,跟我们的基本盘不和,想说动他们只怕不容易。”
“哼,我也就是说说,”少女一挥手,“我这是偶尔发发善心,给他们一个机会。要是他们自己把握不住,就让他们去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