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逆明1644>601.第601章 战后

攻占朝鲜全境,将朝鲜彻底掌控之后,便是处理战俘等问题。

对于从朝鲜俘虏回来的总共四十几万朝鲜战俘和大约六万倭寇战俘,朱慈踉毫无悬念的将他们发配到蒙古草原参与营建城池改造蒙古,这也是早先的设想。

据朱慈踉估计,有了这几十万战俘的加入,对于蒙古的营建可提早一倍以上的时间完成。

毕竟是做苦力的,为了留给那些战俘一丝希望,让他们安心劳作,朱慈踉下旨朝鲜俘虏以十年为期限,让他们在十年的时间内安心劳作,并且学会了汉语汉字之后,十年后可将他们放回家乡。

这是一丝希望,也是一种期盼,只有有了希望和期盼才不会令他们绝望,才更方便管辖。

当然,这十年仅限于朝鲜俘虏,对于倭寇俘虏朱慈踉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

倭寇在汉城战败后,一路溃败的过程中对朝鲜数个朝鲜城池奸淫掳掠,滥杀无辜,导致几十万无辜朝鲜百姓惨死的所作所为早已经传到了朱慈踉的耳中。

虽然对象是朝鲜人而不是汉人,但倭寇的凶残和变态依然让朱慈踉止不住的愤怒,所以为了惩罚倭寇,也为了出一出心里的恶气,他毫不犹豫的将对朝鲜俘虏十年的期限对倭寇俘虏延长成了二十年,而且布置给倭寇活计也将会是最艰苦的,让他们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十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终归是有了一个期盼,所以消息传到朝鲜战俘营后,并没有在朝鲜俘虏当中引起什么波澜。

反倒是倭寇,他们觉得因为大明的偏见,他们要比朝鲜人多劳作一倍的时间,这让许多倭寇俘虏感到绝望和不服气,开始闹腾了起来,可惜迎接他们的并不是大明的妥协,而是冰冷的子弹,毫不留情的处死数百名胆敢闹事的倭寇后,剩下的倭寇立马就老实了,虽然依然不甘心,但天生的奴性和数百人的前车之鉴也让他们不再敢反抗。

-----------------------------------------------------------

处理了战俘问题后,接下来无疑是如何改造朝鲜,让朝鲜真正并入大明了。

朝鲜的疆域面积并不算小,至少比大明当前大部分行省都要大。

“皇上,臣提议按当初汉武帝划汉四郡来划分朝鲜,将朝鲜一分为四,设立四府,直接并入辽东!”御书房,李岩对朱慈踉提议道。

“不妥!”朱慈踉想了想,不一会便摇了摇头,并不赞同。

当前大明的行政制度分为省,府,县sān_jí,若将朝鲜一分为四又并入辽东的话,以朝鲜的面积,那并入辽东之后,辽东的面积就太大了,不适合管辖。

况且,朝鲜要是新占领区,里面的百姓不管是语言还是文字以及许多风俗等都跟大明不同,必然是需要改造的,而改造朝鲜,又需要一个省级总督尽心倾力,所以为了便于统一改造,朱慈踉最后还是决定在朝鲜设省!

当然,朱慈踉不会真将完整的朝鲜直接设成单独的一个省。

“这样吧,将铁岭卫和咸兴府并入辽东,其余地方单独建立一省,取汉时乐浪郡之名,为‘乐浪省’!”朱慈踉想了一会决定道。

铁岭卫和咸兴府大约占据朝鲜五分之一的领土,不过都不是朝鲜人口密集之处,人口并不多,并入辽东后也不足以让辽东管辖区太过膨胀,同时又将鸭绿江牢牢控制在辽东,一举两得。

“皇上圣明!”既然朱慈踉已经决定了,李岩也没有异议,当即这样决定了下来。

要真正改造朝鲜还需要统一朝鲜的语言和文字等等,只有文化方面一致了才能真正同化。

朱慈踉准备下旨在朝鲜各县镇都设立学堂,教受所有朝鲜人学习汉语,汉字以及汉史,并且为了刺激朝鲜人尽快从心里认同,朱慈踉还下旨设立制度限制。

朝鲜不同于大明,当初大明因为开国的时候出了一个真正为百姓考虑的朱元璋,农税定得极低,朱元璋定立的时候仅仅是五十税一,就算是崇祯皇帝最艰难的时候,大明的农税也仅仅是二十税一,依然比历朝历代都要低。

而朝鲜沿袭了当初高丽国的制度,不管是农税还是其他方面,对百姓的压榨都比大明要高得多。

而且,大明自朱慈踉登基以后,又经历了数次改革,不仅再次将农税降到了三十税一的程度,还取消了徭役,并且强令限制地主土地租赁的价格,可以说大明的普通百姓比历史上的历朝历代都要幸福。

如果大明在朝鲜境内也实施和大明内地一样的政策的话,朝鲜的百姓一定是极为欢迎和期待的。

不过,朱慈踉当前还不打算直接这么做,而是要将大明政策的利好与文化认同挂钩,会说汉话,写汉字的朝鲜家庭才有资格享受大明政策的利好,享受大明的低农税,免徭役等等政策利好,而一天没有学会汉话和汉字的家庭,则仍旧沿袭朝鲜原先的税率与政策的压榨。

朱慈踉就是要营造一种,将朝鲜人分两等,会汉语和汉话的朝鲜人为第一等,可以享受大明的各项惠民利好。不会汉话和汉字的则仍旧在原朝鲜的旧制度下被压榨。

这同样也是一石二鸟的策略,只有对比才能让人看到差距,看到大明制度比原朝鲜制度更优越更幸福,从而越来越使朝鲜人认同大明,打心底里希望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大明百姓,这也就不断刺激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一部分的移民也是需要的,


状态提示:601.第601章 战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