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逆明1644>439.第439章 紧锣密鼓

大明中兴四年四月十六日,以新式火药和底火为蓝本研发的击发枪和新式大炮最终定型,开始投入大规模量产。

“皇上,这便是臣研发的击发枪!”枪械作坊的季念生将一杆击发枪递给呈给朱慈踉。

枪为后装式击发枪,枪身长大约一米,可上刺刀,虽然每次只可以装一颗子弹,但也是超时代的武器了,任何军队持之都已可横行天下。

朱慈踉是后世的灵魂,虽然他可以画出图纸让火器局直接制造最先进的半自动步枪,但他没有选择这么做,他始终坚信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循循渐进的过程,太过拔苗助长反而不美,毕竟图纸他可以画出来,但工艺方面当前的大明跟不上,就算勉强弄出来,也必然不适用。

“季念生有功!赏!”不仅季念生,所有参与枪械研发的工匠都有赏赐。

“谢皇上隆恩!”季念生显得有些激动,赏赐倒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皇上的赏识和赞扬。

看完了枪械,大炮方面,朱慈踉也去看了。

只见一门比神武野战大炮稍小的新式大炮摆放在看台上。

这是火器局主事陈鑫死前便研发好的,可惜还没等到它大规模量产,陈鑫便被贼人杀害了。

此炮同样是后装式的击发炮,口径九十毫米,由于炮弹采用的是新式烈性炸药,威力强大,比应龙军当前制式的神武野战大炮威力强大了两倍有余,加上大大缩短的发射速度,二十门这样的大炮便能赶得上百门野战神武大炮的威力。

“秀秀,你接手火器局也有好几天了,不容易吧!”朱慈踉看向身旁的陈秀秀问道。

陈秀秀此刻正一脸悲伤的抚摸着那门陈鑫死前研发出来的九十毫米口径大炮,这是她爷爷死前最珍惜的东西,上面有爷爷的痕迹。

听到朱慈踉的问话,陈秀秀才从回忆中回过神来。

“还好吧,刚开始两天有些手忙脚乱,现在好多了。”陈秀秀吐了一口气说道,从她的语气里可以听得出,接手火器局的这几天她必然过得极为辛苦。

朱慈踉点了点头,没有继续细问下去,他既然说了给陈秀秀一个月的时间,便是一个月的时间,事实上,陈秀秀这几天的表现已经让朱慈踉感到很满意了。

陈秀秀刚刚接手的时候,因为一些原因,确实产生了一些混乱,不过都被陈秀秀很好的解决了,就一个十六岁的少女而言,没有出什么大的乱子,便是有成就了,朱慈踉有感觉,就算他换成另外的任何一个人来接掌火器局,也无法做得比陈秀秀更好到哪里去。

时至今日,朱慈踉心里已经有了坚定的决心,一个月后陈秀秀必然能在这个职位上做得更好。

“如今北伐在即,应龙军急需换装新式装备,火器局的生产你要抓紧了,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足够应龙军换装的枪支和大炮!”朱慈踉说道。

根据朱慈踉原先的计划,最多九月大军就要开始北伐,在此之前的一两个月内,应龙军必须全部换装,然后有一段时间的适应,以便北伐的时候应龙军能所向披靡无往不利!

说到不久后的北伐,陈秀秀明显楞了一下,眼中露出一丝显而易见的恨意。

随即,这股仇恨又被她压了下去。

“放心吧,我的皇帝哥哥,秀秀不会让你失望的,所有枪械大炮会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全力成产出来!”陈秀秀展颜一笑,颇为俏皮,但语气里有着无比的坚定。

那些武器将来都是用来杀满人的,无论如何陈秀秀也要尽量保证火器局能够在大军北伐之前生产出来。

朱慈踉也笑了,他相信陈秀秀的保证,这是一个一丝不苟的少女,继承了陈鑫的品格和性情。

-------------------------------------------------------------------------------------------------------

大明在紧锣密鼓的生产武器,满清方面同样在多尔衮的全力催促下仿造出了第一门野战大炮。

到底是仿造了,满清的野战大炮比大明的野战大炮重量上多重了上百斤,全炮重量五百多斤,并且炮身上也比较粗糙,想必威力上也会受一些影响。

此炮很快就被献给了多尔衮。

虽然仿制的大清野战大炮不如大明的神武野战大炮,但多尔衮已经非常满意了。

当然,他就是不满意也没有时间了,他很清楚,明军今年之内必然北伐,大清势弱,唯有生产出足够的大炮才能抗衡应龙军,甚至反灭应龙军。

“有此炮存在,八旗的战斗力可曾一倍有余!”多尔衮自信道。

五百多斤的大炮,拆卸之后,最重的部件也不过二百斤,战马完全可以托运,依照八旗铁骑的激动,加上这等可以跟随八旗快速行军的野战大炮,多尔衮光是想想都觉得热血沸腾。

虽然天狼没有能弄到大明新研发出来的两种秘密武器的秘密,但多尔衮想来,不会比野战大炮更具威胁,大清有了野战大炮,再加上秘密训练的四万大清‘应龙军’,多尔衮已经有超过五成把握粉碎大明的北伐,稳固大清在北方的统治。

当年,徐州一败致使大清在实力对比方面弱于大明,多尔衮要在下一次决战将这种颓势挽回来,将大明迫人的势头打落回去,让大清与大明的实力对比回复到大清强而大明若的根本,只有这样,大清才有可能真正一统天下,成为这片万里江山的主人。

“禀摄政王,不仅是野战大炮,奴才


状态提示:439.第439章 紧锣密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