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无限补完计划>111.第111章 突入北平

元月一日很快就到了,蔡锷第一波就投入了一个旅的兵力,彻底控制住了张家口地区,把所有过往火车全部扣押下来,并且由后勤部的人手接管了火车站和电报局,谎称铁道故障把北平站糊弄了过去,然后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一个旅的兵力装车运走。

在事先收买和说服的内应帮助下,运送部队的火车直接开进了北平城,首先控制北平火车站,然后给北洋军来了个中心开花,由内而外直冲外城墙上的七座城门,还有为了火车进城而在城墙上开的豁口,正好九个营每一个营负责夺取一个地方。

因为前方传来的消息一直都是北洋军压着革命军打,所以北平的防卫上就有点漫不经心的味道了,内城和皇城因为干系重大的缘故还算上心,由之前禁卫军改编来的一个师的步兵防守,另外一个师的部队说是驻守在城内,但是因为没有作战任务,所以大部分都撒丫子,跑去八大胡同之类的地方潇洒去了。

外城墙上就只放了些巡防营之类的部队,每座城门才分到几十号人,本来就没有什么作战意志,又看到对手人数众多火力强大,部队一冲手雷一炸就都爽快的投降了,让本做好重大伤亡准备的攻城部队喜笑颜开,当真应了那句话‘见贼方逃者为上勇’。

正在志得意满的袁世凯收到消息之后,好悬没有气出个脑淤血来,立刻下令王士珍率军夺回外城墙,不过为了防守方便,北平的几座城门旁边都是没有啥高大的建筑的,在水泥还在叫洋灰的时代,就算是北平这种首都,也是没有多少坚固的建筑的,所以城墙的前面好长一段距离内,都可以说是一览无遗,射界好的不得了。

王士珍花了一个一个下午的时间收拢那些放了鸭子的部队,然后抓住天黑前最后的机会发动了一波进攻,然后就看着城门洞上到处冒出火舌,冲锋的北洋军士兵被成片的扫倒在地上,偶尔有一两个运气好靠近城门的,也立刻就被威力巨大的手雷炸飞出去,冲了三次都没有冲得上去之后,眼看着天色已经黑了,只好收兵等待明天再战。

可惜他第一天打不下来,之后就永远打不下来了,因为山西革命军彻夜行动,在天亮之前又送了一个旅的部队过来,这下子变成了一万人防守两万人进攻,而且双方的火力上也是防守方有优势,这样子还冲的下来才是有鬼呢。

袁世凯亲自上前线督战,看着北洋军士兵冲锋了几回,又被优势火力打回来之后,再也不提抢回外城墙的事情了,收拢了一下所有的部队,全部撤退到内城里面,抖擞精神严加防守,然后就是发电报让外面的六个师的部队回来救驾。

不过林封对此早有准备,部队行动之前一天晚上就切断了北平附近所有的有线电报线路,然后请莉莉派出了长江骑士,驾驶一架魔改咆哮虫一直在北平上空盘旋,让所有北平向外发出的无线电报都石沉大海。

这个时候革命军的四个步兵旅已经全部到位,正在全力攻打北平的内城呢,东交民巷的那些公使也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纷纷派出武官和卫队出来查看情况,正好看见革命军在攻打内城墙,就纷纷跑去城墙上当围观群众了。

他们先围着城墙转了几圈,看了下北洋军的防御措施,发现做的还是比较不错的,霓虹军官教导的东西还是学进去了一些,高大坚固的城墙配上充足的机枪火力,足以压制相当大规模的步兵冲锋,而且根据北洋军之前和他们的交手记录,对手最大只有一些75以上的大口径重炮,面对高大坚固的城墙,短时间之内应该打不进来。

不过他们注定要失望了,既然早就知道要攻打城墙,林封怎么可能不做一点准备,这次革命军可是带了十多辆自爆卡车来,都是用突击炮临时改装的,直接拆掉步兵炮,然后用钢板焊一个盖子在战斗室上,里面塞上几十个高·能·炸·药·包,引线接在一起就完成了。

然后就在这些武官莫名其妙的目光之中,革命军方面开出了几辆怪模怪样的拖拉机,上面的士兵突然直接从一辆拖拉机上跳了下来,然后无人操纵的拖拉机就在没有关闭的发动机带动下,笔直的冲向了北平的内城墙,有的士兵试探性的向这个铁盒子设计,不过所有的子弹都被钢板弹开了,这时候有人明白了过来,大吼着要炮兵想办法击毁这玩意。

不过北洋军没有战防炮之类的玩意,普通的山炮没有俯角,放城墙上从上往下打非常不方便,所以当时就没有把大炮搬上城墙,都放在城墙后面,等着对冲锋的部队玩覆盖射击呢,在明白无法阻止悲剧发生之后,车辆预定接触的位置,军官和士兵一起往城墙下跑,旁边的城门楼子上的外国武官也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目不转睛的看着这边。

这几辆自爆卡车就这样顺利的冲了过来,撞到了城墙之后履带还在不停的旋转,然后又隔了一两分钟,城墙上的士兵还没有来得及全部跑掉的时候,一声巨大的爆炸声突然响起,城墙附近升起了一朵小巧的蘑菇云,无数的碎石就像弹片一样横扫四周,一部分刚刚在城墙后面完成集结,正准备等墙倒了之后堵口的北洋军,刚好被这阵弹雨横扫,几乎是一瞬间就减员七成以上。

这么巨大的威力,就连革命军这边都是一身冷汗,他们也没有想到新式炸药威力这么大,要不是出来的时候就有命令,要求他们在使用时要距离够远,并且找好掩体才实用,


状态提示:111.第111章 突入北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