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声》的播出,不啻于在华语综艺圈以及音乐圈投下一颗炸|弹。
在这样一个眼球效应时代,任何一档电视节目的走红,追根溯源,就在于满足了观众特定的文化需求。
《中华之声》的亮点在哪里?
显然并不只是因为那些动听的歌声。
用徐子龙在策划书的一句说:“《中华之声》不是独立的音符,而是音符后面一个个人。”
以“声音”为原料,以“故事”为作料,赋予参赛选手充分的表达空间,让我们在品味悦耳的歌曲的同时,也能倾听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才是这个节目的精髓之所在。
当然,对于细节问题的特别关注,也是徐子龙在策划书里、以及制作过程中一再强调的。
以“声音”为特色的,却用心良苦地设计“面孔”的出场,选手们紧张窒息、眉头紧锁也好,喜出望外、热泪盈眶也罢,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会引发观众们强烈的心理共振。
为了做到这一点,徐子龙煞费苦心的“安排”每一个出场的选手……
没错,每一个最闪亮、最优秀、最有特点的选手,都是事先“内定”的。
为此,他不惜将《2002年的第一场雪》卖给章亚东,更不惜将《春天里》白送给“山河兄弟”……
徐子龙始终深信,一个好的综艺节目,就跟一部好的电视剧、电影一样,都需要一个好的剧本,仅仅有一个创意是完全不够的。
别说《中华之声》这样套路比较固定的节目,就是《跑男》、《爸爸去哪儿》这样的节目,也都有着一定的剧本,导演会根据剧本安排每一个“爆点”。
如果你真的以为都是自由发挥,呵呵……
不出预料,《中华之声》首播,反响一片大好。
……
……
“有多久没有看到电视台的歌手选秀节目了呢?八年?还是十年?早已记不清具体的时间,记忆也早已深埋在脑海的深处。直到昨晚,适逢龙腾卫视《中华之声》开播,才感觉这档节目是在是太棒了!”——《娱乐周报》
“一档好的娱乐节目,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既得到了感官的享受,也完成了文化艺术从内容到形式对人们精神的滋养。用不着居高临下虚张形势地渲染教化,事实永远胜于雄辩;让我知道,原来即使是在今天,选秀也可以选的如此公平透明健康;而听一首好歌,也确实是美好的享受。”——《搜龙网》
“八年磨一剑来自新疆的传奇歌手。”
“他也许是普通的,喝和你一样的酒,走与你擦肩的路,但他拥有一副绝不普通的嗓半,有点狂野,有点沧桑,有点执着,有点……”
“人生的故事,有多少次的永不放弃与等待。情感的沉淀、伤口的愈合,全部融化于歌曲中,在歌曲中升华、留恋、刻内铭心。两个辛苦劳作只为一餐温饱的农民工兄弟,用他们最真挚的情感、最质朴的歌声,向我们演绎了一个草根追逐的梦想,让我们为他们鼓掌!”
电视、电台、网络、报纸,铺天盖地的赞誉有加好评如潮。
《中华之声》仅仅播出了第一期,就全民关注,大火特火!
……
坐在金英达的办公室里,隐隐可以听到拐角尽头那一间节目组制作室里欢声雷动,士气高昂。
金英达铁青着脸,微闭双目,胸口不停的急剧起伏,好不容易才将愤懑的情绪压制住,整理好思绪,仔细的思考他现在所面对的处境。
办公室前,万大年低垂着头,一脸冷汗,战战兢兢的大气都不敢喘。
他的脚下,是他连夜写出来的针对《中华之声》收拾不理想的报告,被金英达揉成一团,丢在地上。
最晚还兴致勃勃的想要把那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挖个坑埋了,今早就发现非但挖不了坑、埋不了人,自己还被敲了一记犀利的闷棍……
办公室里诡异的沉寂。
好半晌,金英达才沉声问:“最终收视率是多少?”
万大年头垂得更低了:“部长,是1.9……”
金英达猛地睁开眼,肥厚的眼袋连着嘴角一阵抽动:“1.9?”
语气透着惊讶、意外、难以置信。
“没错,最终的收视率是1.9,统计部核实了三遍,绝对不会有错……”
万大年小心翼翼的说道。
金英达瞪着三角眼,运了运气,腮帮子一阵蠕动,这口气终于还是没摁住,抓起办公桌上的一个紫砂茶壶,猛地甩出去。
“砰”
小巧精致的紫砂壶撞击对面雪白的墙壁,发出一声脆响,四分五裂,溅落一地碎片。
万大年吓得浑身一哆嗦。
他能体会金英达的愤懑与震惊,却一句话也不敢说。
金英达气得手都在抖,咬牙切齿的骂着:“tmd!简直岂有此理,几个小崽子鼓捣出的节目,居然就他么打破了台里综艺节目的收视纪录?这才是第一期啊,要是到了那个什么全国总决赛,3或者4也不是不可能啊……真特么见鬼了!”
尽管心里再难以置信,他也知道事情已经发生,他将要面对的不是《中华之声》这个节目将他这位综艺部boos的脸面剥得一干二净“piapia”的打脸,而是马上要开始的董事局会议上将要承受的责难。
一个部门dà_boos,居然任由手下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鼓捣出一个破纪录的节目,非但未曾给予支持、参与其中,更是过分的不知情,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