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年关,新年的味道在空气中悄悄的酝酿,皇城内不时地有爆竹声响起,从陆军部出来,叶开就坐着轿子向贝勒府走去,一路上摇摇晃晃,吱梗声从轿子里传到轿子外,不过这些嘈杂的声音都似乎进不到叶开的心里去,他满脑子都在斟酌着当下的形势,想来想去却是脸色越发的阴沉,诚然,清朝最后三年的政坛,就如同门外的天气一般让人捉摸不透。
一方面革命军起义不断,让本就羸弱的统治基础着火连连,而另一方面清廷内部却是相互倾轧,权权相斗,再看看自己,穿越而来的叶开自然继承了良弼的全部经历和记忆,但是这也正是让叶开暗自苦笑的地方,这位三不将军果真是如同史书所说清贫如洗,正直如一啊,难怪在晚清的官场中处处受排挤,死后竟无余钱葬身。
狮子再强大,也斗不过群狼,更别说是一群会思考,懂钻营的人形牲畜。不懂得假人以利,驱人以谋,严格意义上讲,算不上一名合格的政客。
“良爷到了,您落轿。”一道喊声从轿子外传了进来,打断了叶开的思索,知道目的地到了,短暂的清了清脑子,待轿子落定后从容地走了出来。
“您里面请,奴才给您指道。”
朱漆大门上的五十颗铜钉反射出锃亮的冷光,给人一种威严缥缈却又触手可得的即时错觉,这一幕让矗立在贝勒府门前的叶开印象深刻,迈上台阶的那一刹那他抬起头来,深深地望了一眼重重叠叠的屋檐别院,在即将到来的政治寒冬,这座宅院的主人将和他牢牢地捆在同一辆战车上,而追根溯源都和一支神秘军队的建立有关,叶开算一算日子,差不多十有八九。
呼在手心的哈气在凛冽的寒风中越滚越远,叶开没有多说话,悄无声息地迈进涛贝勒府,向府邸深处走去。
“还不知道公公的名讳?”亦步亦趋的跟在小太监的后面,叶开忽然开口问道。
听到这话,走在前面的小太监顿了一下,回过头来,表情略有些拘谨地回答道:“良爷您真是客气,奴才哪有什么名讳,贝勒爷今年刚刚开府,内务府选派了十几个内监,涛贝勒瞧我年龄不大,人又机灵些就留在身边,平时管我叫小全子,良爷,您叫小全子就成。”小太监不过十七八岁,自然是没见过多少良弼这样的朝廷要员,说话有些不大自然,更重要是,同样是需要自残的高危职业,清朝的太监就要悲催许多,一无权势,二无地位,巨大的身份落差让他们打心底里自惭形秽。
叶开点点头,并没有因为小全子的谦卑而改变脸色,反倒是面容和煦,“我听说新进的太监干的净是脏累的活儿,公公风里来雨里蹚,实在是吃的苦头不少,不过你家主子爷是摄政王的亲弟弟,公公你是贝勒的贴身应侍,往后的日子一定会舒坦不少。”
小全子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他自己虽然心里明白这个理,但是这话还是第一次有人跟他直截了当的说,扭捏了半天也只好支支吾吾地哼唧道:“奴才是下人,想不了那么多...”
“良爷天黑小心着路,这边儿。”小全子把灯笼往叶开眼前挪了挪,细心地提醒道:“就快到了,你瞅前面就是内堂,贝勒爷就在里面。”说话间,透着一丝聊胜于无的熟络感。
“多谢全公公指引”
脚步停在内堂门口,叶开刚要推门进入,身后传来了小多子的声音,“奴才在门外面候着,有什么事大人吩咐。”
将脸上的浅笑收敛起来,叶开推门而入,瞬间包裹他的除了温暖粘人的空气,还有屋内似乎无处不在的微妙气氛。
房间里还有一个人,民政部左侍郎,京师步兵统领衙门都统,多罗贝勒毓朗,俗称九门提督。
“今天腊八,良弼给两位贝勒爷请安。”一番寒暄后,叶开开门见山的说道:“不知道涛贝勒召良弼来有什么要事?”
“不急不急,良大人先坐。”涛贝勒示意不用客气,这位名噪京城的年轻权贵,似乎比想象中的还要年轻一些。
安坐之后,坐在一旁的毓朗倒是先声夺人,“良大人也是国姓,是宗室?”
叶开差点忘了,这位毓朗贝勒除了身居要职,掌管京城警卫驻防大权,还是宗人府的宗正,也就是皇族的大管家,微微思索,叶开照实回答:“下官祖上和太祖爷是同一系,入关之后赏了黄带子,后来顺治年间,先人犯了王法,被下令撤了黄带子,按理儿算不上宗室。”良弼这样的没落贵族,简直和那位编草鞋的刘皇叔有的一拼,迫于生计,良弼幼年过的是流迁不断的生活。
“古人言,贫穷可以养志,良大人比那些只会靠祖上庇荫鱼肉度日的宗室强得多,要兴我大清,归根结底是要靠咱们自己人,总不能光指望些外人。”
除了追忆入主中原时的雄风凛凛,毓朗也只能这样唉声叹息,离开了马背的女真民族,腐化堕落的速度堪比分崩离析时的蒙古帝国,晚清七十年,整个爱新觉罗家,除了寥寥无几的几个人,皇族内部几乎毫无作为。
偏过头去,毓朗和身后的载涛相互对视一下,后者心领神会地点点头。
“良大人,今天把你请来不为别的。”载涛的声音慢慢变得亢奋起来,“摄政王让我和朗贝勒训练一支新军,这新军是皇家的禁卫军,你是大清的人才,更是咱们觉罗家的人才,这禁卫军由你来负责编练。”
虽然是意料之中,但是在听到皇家禁卫军这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