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繁华斩>第34章 木牛流马

唐羽,项金城从凝香楼回来,又与冯、程二位捕头一同赶去工部,拜会工部尚书崔明翰和工部司郎中李永。

两位大人在办事厅等候。

崔大人一身红袍,仙鹤补服,李大人一领青袍,锦鸡补服。皆头戴乌纱。众人进屋,分序落座。崔大人端正玉带,说:“日前你等所言城北废弃钟楼中出现古怪图表一事,工部闻知,派专人下去查看。经过初步勘察、比对、分析、测算,已得出结论,现在由司郎中李大人为大家详加介绍……”

“工部司接到命令,立即派出几名精干人员,前往钟楼描画图形,记录数据。”李永取出了一卷纸,摊在身旁几案上,拱手说:“回来后我们又加班加点干了好几天,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后半夜,推算出一个大致雏形。大家认为,图表和相关数据运算应该是为了制造一个大型的机械物体……”

“机械物体?”

程亮甲等人听了,不明所以。

李永一笑,问:“诸位可曾听说过‘木牛流马’?”

项金城搔了搔头,咧嘴说:“在茶馆里听过说书,三国故事,运送粮食,不吃草料,奔走如飞,反正热闹好看着呢?这跟案子有关吗?”

李永点了点头,不去批驳,拿起那卷材料瞟了两眼,说:“别的不说,鲁班大家总听说过吧,木匠祖师,战国时代人。都说他的手艺极为高超,制作一只木头鸟,放在天空中,能飞七天七夜?”

“那不是传说吗?”冯乐泰慎重提问。

“不,不是传说。”

李永打断冯捕头的话,道:“鲁班的事,因为年代久远,已无证可考。但是‘木牛流马’的事,确是有据可查。据说其制造之法悉数收罗在《武侯奇书》中,可惜这本书后来失传了。”

“即是失传,又谈何有据可查呢?”程亮甲直着脖子问。

李永耸了耸肩,显得略有些激动:“这就不得不要涉及另一个世间奇人,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水利专家郭守敬。”他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叹口气,又说:“元仁宗至大四年,在四川泸州发掘了一座古墓,当时出土了大批金银玉器、瓷器,也挖出了《武侯奇书》。金银珠宝被挖掘者一抢而空,这部旷世奇书却无人理会,抛在一边。时郭守敬恰在三峡治水,闻知后,马上派飞骑驰到蜀地,严令地方官迅速收缴,并悉心保护送往大都。只是由于年代久远,风化严重,加之盗墓者的肆意破坏,《武侯奇书》运到京城已经残缺不全了!”

“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面,讲到木牛流马,咋说得那么头头是道?”项金城大大咧咧。

“,岂可采信。”

李永哂然一笑,道:“再说你打开《三国》,看一看,木牛流马那一章节,罗贯中写的最细致的部分就是制作材料的尺寸,什么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什么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但是一涉及到具体地接合与组装,就语焉不详了。只能含糊其辞。这正是《武侯奇书》所缺失的那一部分……”

唐羽听得心痒,不禁发问:“李大人,那个郭守敬得到《武侯奇书》之后,又有怎样的作为呢?”

“郭守敬是个极聪明的人,天赋很高。”李永直起身子,慢言慢语说:“他得到了这本书,一心想复原‘木牛流马’,造福社会。你们想,如果工部司有了那么几个庞然大物,负重而行如履平地,那么修建河堤、开山通路、挖掘矿井,不但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还可以减少危险性,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叹息两声,又说:“可是,得到《武侯奇书》时,他已经八十一岁,体力大不如前,加上没日没夜地研读,弥补缺漏,这更加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和视力。仅仅五年之后,元英宗延祐三年,这位曾任都水监、太史令、兼提调通惠河漕运事、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士的著名人物就去世了。”

“真是可惜了。”

“郭守敬死后不到四十年,在安徽颍州便爆发了以韩山童、刘福通为首的红巾军大暴动。天下自此大乱。张士诚占据高邮,陈友谅纵横于湖北和江西,方国珍盘踞东南沿海一带,先皇吴王则顺天应命而据守应天,大元江山四分五裂。在这样一个遍地烽烟的乱世,自然谈不上搞什么基础建设?于是郭家后人拖男带女离开了元大都,返回原籍……”

冯乐泰听得分明,认真瞅了李永一眼,开言问:“这个郭家的原籍在何地?”

“河北邢台。”

“即便这个躲在钟楼里研究‘木牛流马’的确系郭守敬子孙,他大可以不必藏头露尾。”冯乐泰闻言,又说:“他应该上书申报工部,确立项目,由国家财政拨款支持,名正言顺的搞科研,岂不强似偷偷摸摸?”

“也许这里面有不为人知的内情。”

程亮甲性子急噪,听了许久,早不耐烦。他站起身,从袖子里掏出自“花雨小筑”和凝香楼搜到的豹筋,双手呈送上去:“两位大人,你们劳神给瞧一下这个,究竟是做何用处?“

李永接到手,看了几眼,又转递给崔大人:“这是经过防腐和特殊加工的豹筋,韧性极足,可以附加在机械体内部的轮子上,转动时用于带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齿轮之间的咬合,以引起整个机械的连锁反应。”

“李大人,我们有些听不懂。”

“机械的原理其实和人一样。”李永并不厌烦,耐心


状态提示:第34章 木牛流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