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文艺生活>591.第590章 招标

《华国之声》第二季的招标会在京城举行。

招标的内容只有两个,一个是节目的冠名权,一个是电视的播放权。

前者采用的是明标,后者则是暗标。

明标是指通过现场拍卖的方式选择出价最高的一方。

暗标不进行现场拍卖,电视台把播放权的价格以及合作方式做成计划书,由姗姗文化决定和哪家电视台合作。

因为电视台不仅想拿到节目的播放权,还想参与到节目的制作之中。

这就不能用价格高低来判定了。

如果一家电视台出价很高,但附加条件太多,影响到姗姗文化对节目的掌控,那肯定不会选择和他们合作。

事先把条件讲清楚,写进合同里,省得后续出现纠纷。

招标会的重头戏是冠名权的争夺,国内十几家资金雄厚的厂商对《华国之声》第二季的冠名权很有兴趣。

一旦获得节目的冠名权,接下来的半年内凡是和《华国之声》相关的活动,都会出现冠名厂商的广告。

最终,一家来自粤省的电子企业用四千五百万的价格拿下了冠名权。

这个冠名费在国内并不算高,这方面华国电视台才是领跑者。

自从九四年华国电视台举行广告招标会以来,广告冠名的费用就屡创新高,每年出价最高的企业被称为标王。

九五年到九七年的标王都是酒厂,九七年的标王出价高达三亿两千万。

为了在华国电视台打个广告,花了三个亿,这才叫真的不差钱。

“标王”这个头衔本身就具有广告效应,本来不出名的品牌通过媒体的报道就这么红遍了全国。

不过钱花的值不值只有企业自己心里最清楚。

社会上对标王这种现象褒贬不一。

刚开始大家认为这是市场经济的表现,企业不能光是埋头生产产品,也要注重宣传和市场,标王的出现证明企业走向了市场。

然而,当出现高达三亿元的标王时,有媒体进行了反思。

企业真的有必要花三个亿打广告么,一家酒厂的年产值是多少,这么盲目的投入广告,能收回成本么?

标王不是企业家炫富的头衔,企业应该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华国电视台随后虽然刻意模糊了标王的概念,但媒体和大众习惯了这种称谓。

九八和九九年的标王是两家生产vcd的厂商,费用分别是两亿和一亿六千万。

华国电视台每年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收入都来自于广告招标。

最具价值的是每晚七点半《华国新闻》后的广告时段和春节晚会的广告套餐,需要上亿的广告费才能拿下。

其次是热门综艺节目和体育赛事的冠名广告,在五千万左右。

《华国之声》虽说去年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品牌价值还不够稳定。

谁也不知道第二季会不会继续成功,能拿到四千多万的冠名费已经不错了。

不像《姗姗访谈录》那种持续了几年的节目,品牌上有保障。

选定了冠名厂商,还要和厂商细谈具体的广告投放,制订相关条款。

比如厂商制作广告要优先考虑好梦公司的演员,只要出的起价钱,好梦公司可以让冯晓刚来执导广告片。

《华国之声》中走出的歌手会成为厂商的产品代言人等等。

这相当于是捆绑销售,把双方的利益绑定在一起。

在电视播放权的招标上,慕姗姗选择了湘南卫视。

参加招标的电视台包括浙省卫视、沪城卫视、皖省卫视、湘南卫视等六家省级卫视,其中皖省卫视和湘南卫视的出价最高,都在三千万以上。

这两家电视台都来自农业大省,但在综艺节目上却走在了全国前列。

皖省的《超级大赢家》和湘南的《快乐大本营》在全国的综艺节目中收视率名列前茅,引领了娱乐风潮。

这要看电视台的领导有没有魄力花重金打造综艺节目。

一分钱一分货,没钱请不来明星,节目质量上不去,自然没有观众爱看。

选择湘南卫视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那么多的附加条件。

《华国之声》的主办场地放在京城,电视台不会插手节目的制作,只是起到协助的工作,决定权在慕姗姗手里。

招标会结束后,湘南卫视派人和姗姗文化商谈具体的合作事项。

包括在湘南设立一个海选地点,由湘南电视台负责。

《华国之声》第二季原本选定的海选城市为京城、沪城和花城,这是华国的三座大都市,人口密集,音乐产业发达。

既然节目要在湘南卫视播出,就要照顾到湘南观众的情绪。

还有节目主持人的人选,慕姗姗退出后,需要找一位有名气的主持人代替。

此时,有名气的主持人大多在电视台工作,像慕姗姗这样跑出来单干的很少。

慕姗姗的打算是和哪家电视台合作就从哪家电视台找主持人。

湘南卫视有意让《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来主持《华国之声》,让两档节目联系起来,增强影响力。

他们提议由何炯和李香共同主持《华国之声》。

慕姗姗没有同意,这档节目只要一名主持人就够了,主持人多了会显得乱,主要是看导师和学员的互动。

双方商议后决定让何炯来主持。

慕姗姗同意何炯主持的一个原因是何炯在华国电视台工作过。

两人虽然没有交集,却都出身华国电视台。


状态提示:591.第590章 招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