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红楼飘摇>第四章:清明上河终是梦,千头万绪始有线,
杨村”,扩村田已至五千多亩;山田每亩六两、旱田每亩**两、水田每亩十二两,购买田地花费了小杨村太多的银钱,为了稳定基础这时村长和杨宁才联合叫停了扩地扩人的节奏,扩大小杨村的杨氏宗祠和完善村内管理才成了第一要事。

盖房、、培训木工工匠、扩大宗祠、联合一百多新户入宗人口、大典祭祖,全村就没有一个闲人。为了扩大宗族,杨宁给村长的建议就是每一户改姓入宗的新户分给五亩田、然后让新人在祭祖大典上统一宣誓效忠小杨村、宣誓效忠杨氏祖先,同时让村长招了几个朴实精壮的新人记为养子多加笼络关怀。面对急速扩大的宗族和村庄,村长欣喜而又恐慌,他一时适应不了小杨村如此剧烈的变化,这是他从未想过和从未遇到过的新变化,村里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杨宁在拿着主意做着决定。

大杨寨杨氏祖祠已经影响不了小杨村的新宗祠了,但是新人入宗祭祖大典的时候杨宁还是以一百担大米的代价请大杨寨杨氏祖祠来做了新宗的立宗观礼,至此小杨村杨氏终于成为了一支**的六百人口的杨氏新宗、隶属于大杨寨杨氏祖宗分支。

未经杨平的同意杨宁就强硬的给杨平娶了一个大姑娘,是一个二十多岁、跑春荒流落过来的陈姓姑娘,憨厚朴实;杨宁不想让杨平老是生活在一个人的孤独世界里。

充足的钱粮给小杨村的发展带来了充分的保证;而村民们都是忙碌的笑容满面。

乡公所的公人已经被杨宁喂的饱饱的,连小杨村的地面都没到就给杨宁办齐了各种扩田扩地以及扩人的文书。

工业化分工合作大生产的威力开始显露出来,现代化先进的管理模式又成倍的提高着生产效率,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家具作坊却给村子带来了极为丰厚的利润。木材需要到很远的地方去砍伐了,量、定、锯、刨、凿、装、漆、分工合作,床、凳、椅、桌、柜、精美的油漆、大方的样式、一水的模样,没有所谓的雕花边栏,只有迅速快捷的生产、然后迅速快捷的送到泗州城薛家铺子换取钱物,然后迅速快捷的又被薛家运向江南四方。

杨宁从不留钱,收到的货款迅速变成田地、粮食、木材、工钱以及各种贿赂,杨宁来到这个世界满两年的时候硬是通过贿赂在泗州城官府那里砸出了一个秀才的功名。

村长已经完全跟不上杨宁的节奏了,杨宁已经是秀才了,见官不跪;杨宁事实上已经成了小杨村的第一话事人了。杨宁让老农给孩子们讲解农事、工匠给孩子们讲解工艺、帐房给孩子们讲解怎样做帐,村长强烈的反对依然无效。村长想让孩子们安心读书考取功名,而杨宁直接将自己的秀才凭书甩在村长面前,告诉他:“这是我用钱买的!”。杨宁告诉村长,孩子们要多学些有用的东西以供将来养身,至于功名则能考就考、能买就买!村长则一个劲的嘀咕道:“那样不行啊……、那样不行啊……、买功名是犯王法滴啊!”。

乾平十六年冬,已经是杨宁来到这个世界近两年半的时间了,小杨村的诸事都已经稳定了下来,财富也在迅速的积累着。杨文氏已经怀孕九个月了,十六岁的小姑娘挺着大肚子开始准备生产了;杨平的妻子杨陈氏细心的照顾着杨文氏,杨宁则请来了两个稳婆住在村里准备着。

时间过的很快,杨文氏怀胎十月里的一天早上开始阵痛,迅速赶来的稳婆看了一下后说是要生了。杨宁在院子里急速的走来走去,杨文氏在屋子里撕嚎**了两个时辰了;太阳当午的时候一个稳婆走了出来。

稳婆擦拭着头上的汗水问:“公子!夫人难产,保大人还是保孩子?”。

“保大人!如果孩子也能保住话我给你们重奖!”

杨宁一脚踹开房门走了进去,在屋里帮忙的杨陈氏已经傻了;杨宁看向杨陈氏道:“去把熬好的参汤端过来”。然后拉着杨文氏的手对另一个稳婆说:“保大人!孩子保不住我不怪你们,但是如果孩子也能保住的我给你们重奖!”。

杨文氏睁开眼抬起头来嘶吼了一声“要孩子!……”然后就昏了过去,稳婆惊奇的‘咦’了一声说道:“头出来了!”,可是杨文氏却已经昏迷了!

杨宁直接一把推开稳婆、双手抱住孩子的头缓缓的往外拉。

杨陈氏端进来一碗参汤,杨宁看了她一眼说:“把她叫醒!灌参汤!”。稳婆上前用力的掐着杨文氏的人中,杨文氏终于缓缓的醒了过来,喝了小半碗参汤似乎恢复了一点体力,然后开始用力。孩子很快被杨宁“拽”了出来。洗去孩子口腔里的羊水、拍打着孩子的屁股,孩子终于哭了出来!

杨宁松懈下来瘫坐在地上。这时稳婆才反应过来说道:“大人快出去吧!男人不能进产房的!”。

杨宁默默的站起来走了出去,然后对着天空大喊了一声狼嚎,心中大喊“爸!妈!我有孩子了!你们现在都还好吧!”。


状态提示:第四章:清明上河终是梦,千头万绪始有线,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