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华夏国的各种行业都自然而然地被催生了起来。
粮食取得的巨大丰收,对于这个世界的人来说,简直可以说是由他们自己亲自创造的一个奇迹……不,神迹。
丰收之时,没有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只有一些神奇的钢铁怪兽在稻田里飞驰。
然后,一个个圆形水田中的码头忙碌了起来,由水上运输平台将收好的谷子运到了华夏城。
那是一个让所有华夏国人无法忘记的秋天,因为,大家翘首以待并准备全力以赴的所谓秋收,在国资部发布的任务中,最多的竟然只是到码头上搬粮食。
对,搬粮食,从收割、脱粒到装袋,一切都由那些大大小小的联合收割机完成了。
大家准备了好久的镰刀突然好像没有了任何用武之地,让人有些失落。
原来,粮食还可以这样收割。
如果再不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话,今后连这些下苦力的工作可能都找不到了。
华夏城正中心的那一个城市单元,由于地面上的所有出口都已经被封闭,所以,最外面一圈道路就被改造成了一个露天粮库。
一百五十个直径、高都为二十米的浅圆仓有序地安放在宽阔的道路上。
这些城市单元的公用道路的宽度,都是魏民生按照现实世界的标准来规划的。
双向六车道可以做到更好地对车辆进行分流,加上中间绿化隔离带的宽度,哪怕不算人行道的宽度,都有二十八米的净宽度。
这样宽阔的道路把隔离带去掉后,安放这些直径二十米的浅圆仓已经绰绰有余,而且两边还可以剩下一条车道,用于运输粮食车辆的通行刚好合适。
装卸粮食的地方设置在两个粮仓之间的区域,根本不会影响到正常车辆的通行,也保证了各个粮仓之间的安全距离。
由于现在华夏城里的车辆并不多,所以城市单元中宽阔的道路就被临时当成了晒场,对这些收上来的粮食进行初步晾晒,去除表面的水气。
华夏城的居民们,早已经适应了集中用餐的生活方式。
遍街都是的粮食,除了带给大家一种不会再挨饿的安全感之外,就只剩下震撼了。
除了少数人带回一点散落在路沿边的稻谷,用作纪念以前挨饿的日子外,再也升不起半点家中粮食满仓的yù_wàng了。
因为,在丰收过后的华夏城,如果管不好的话,粮食是真的要“烂大街”了。
除了稻谷外,土豆、红薯、南瓜等易于保存的作物也得到了丰收,只不过储存的地点变成了地下。
空余的三层地下车库,完善的通风控温设施,简直就是世上最好的地窖。
为了保证这些粮食存放的安全,国资部专门设立了一个华夏国粮食管理局,培养了一大批掌握了新型粮食存储知识的人来对这些粮食进行管护。
城市管理局也建立了起来,暂时由徐晃担任第一任局长,然后通过自流岗的选择方式,组织了一支一千人的城市管理队伍。
不过,这支城市管理队伍的工作重心主要是在维护华夏城内外工作生活的秩序上,从工作性质来看,反而更类似于现实世界中的公安局。
由于完善的个人诚信系统带来的正面引导,工作生活过程中一般的小事也不会有人刻意揪住不放,因为大家都可以找到适合于自己能力的工作岗位,哪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做这些并没有什么意义的事。
别说打架,就连吵架的事情在这样的环境下都不容易看到。
因为,对于一些双方私下无法协调好的事情,他们完全可以请求城管局来对这些纠纷进行协调。
而城管局的相关部门也会严格以事实为依据,以华夏国现行法律为准绳,对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进行调解。
当然,在华夏国现有的体制下,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把事情摆出来,让大家来进行评判,甚至还可以进行投票表决。
有了这些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任何事情都会被解决在萌芽状态,很难出现不可控制的局面。
那些经典的、公正的、具有启示性的问题解决办法,会被单独记录下来,用作今后处理同类事情的参照,以提高处理问题的效率。
有了可以参照处理的案例后,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次动用公共资源来进行辩论了。
而且,大家也可以通过这些案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产业部下面也分设了建设局、农业局、电力局和矿产资源局来分担日益复杂的工作内容,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是华夏国一贯怠
和现实世界不同的是,除了魏民生指定的小宝和李严两个人的职务外,所有部门和局行里负责不同工作种类的人,都没有固定的工作岗位。
他们的工作岗位全部要按照“自流岗”的双向选择规则来进行确定。
由于公开信息平台辩论表决模式的存在,这些人在工作岗位上所作出的任何决定,都无法像现实世界那样可以一手遮天。
因为任何熟悉相关工作内容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那些有较大影响的决策进行置疑。
而在解决了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生活问题之后,那些接触了新鲜事物的正式成员们,在空余休息时间关心一下华夏国的相关政策是否合理,或者对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就是他们展现自己人生价值最简单和最大的舞台了。
每天在网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