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汉末三国志>第064章 孙权后事大问题

孙权在掌权的前中期绝对算是当时的明主之一,然而在他执政的后期可以说是昏招连连,已经开始迈入了昏君之列,在孙权死前,他在皇后、太子以及辅政大臣方面都选错了人选。

【年幼太子】

赤乌十三年(250),太子孙和被废,孙权于是立孙亮为太子,以全尚的女儿为太子妃。孙亮是孙权的幼子,当时年仅八岁,历史上孙权立孙亮和长公主孙鲁班也有关系,当时她把丈夫之侄全尚的女儿嫁与孙亮为妻。

为了避免二宫之争后的大规模清洗,孙权将太子孙和和孙霸全部都给废了,然而他没有选择五子孙奋或者六子孙休,而是挑选了当时年纪最小的孙亮,不立长而立幼,这可以说是一个明显的错误。要知道当时孙吴的情况可是一点都不好,内部孙权在废掉孙和,包括丞相朱据在内的多人劝谏,引起了再一次大震荡,可以说是内部不稳。在外部,东线文钦试图诈降被识破,荆州北部的王昶却是真的大军来袭了,吴军在前线也是严重受挫,外部也是不安的。

而孙权本人年纪也已经不小了,身体也明显快不行了,他在这种情况下还推不到十岁的幼子上台,是相当不负责任的。

其他的不说了,曹魏的悲剧就在眼前,高平陵政变就是前一年赤乌十二年(249)发生的,曹魏幼主曹芳继位的结果孙权不可能不知道,而且曹芳上台时的内部以及外部环境也不是孙权当时能比的。

要知道曹芳继位时,曹睿已经干掉了柯比能、公孙渊,熬死了诸葛亮,曹魏国力强大,外部威胁也已经大为降低,内部更是相当稳定。而且曹睿并不是不想立长子,而是他本人死的早,亲生儿子也都走了,只有两个年纪差不多年幼的养子,可以说曹睿也是没什么好办法了。

但孙权呢?当时东吴内忧外患就不说了,孙权的幼子孙亮年纪虽然小,但孙奋和孙休年纪就大多了,作为五子的孙休当时就已经十六岁了,年纪是孙亮的整整一倍,更不要说四子孙奋了。

就不知道孙权是哪里来的自信不立长而立幼的,他自己当年继承兄长孙策大业的时候年纪也有十七、八岁了,他真以为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子就能稳定孙吴当时严峻的局势吗!

【第一任皇后】

历史上孙权除了嫡妻谢氏之外主要有六个女人,分别是徐夫人,步夫人,两位王夫人,袁夫人以及潘夫人。

徐夫人是原太子孙登的养母,因为嫉妒被废,当时孙权宠爱步夫人,但步夫人无子,只有两个女儿(孙鲁班和孙鲁育)。孙权想以步夫人为皇后,但大臣们推荐徐夫人,结果就是孙吴多年都没有皇后,步夫人死后,大臣们大臣们依着孙权的心意,才请求追封她皇后的尊号。徐夫人最终也因病去世了。

孙权有两位王夫人,第一位王夫人是三子孙和的母亲,第二位王夫人是五子孙休的生母,孙和当上太子后,他的母亲母以子贵,不过后来在二宫之争中被孙鲁班陷害,忧郁去世。,孙和成为太子后,王夫人将不少嫔妃都被撵出宫外,孙休的母亲就在其中,等到孙休继位后,他的母亲早已去世。

袁夫人是袁术的女儿,在步夫人去世后,她是孙权最宠爱的妃子,在宫中地位实质等同皇后。孙权本来想要以袁夫人为皇后,袁夫人以自己没有子女为理由,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后来袁夫人的侄女被嫁给齐王孙奋为王妃。

后来孙权益孙亮为太子,孙亮的母亲潘夫人母以子贵,在一年后太元元年(251)成为了皇后,孙权还为此大赦,改年,所以潘夫人实际上是孙吴的第一任皇后。历史上潘皇后表面温和好善,实际上十分好妒,屡次中伤袁夫人等妃嫔。孙权病重时,甚至向孙弘请教吕后临朝称制的手段。

神风元年(252),潘后因为照料孙权劳累而虚弱生病,宫女们待她昏睡后,一起将她勒死,托辞说她暴病身亡。后来事情泄露,由此被处死了六、七人。

可见在孙权掌权后期,不仅在外宫斗争频繁,宫内也是处处烽火,所有人的野心都被无限制的放大,作为一国之母的潘皇后也想在孙权死后成为下一个吕后,这些可都不是好兆头啊。

【辅政人选】

孙权病重后,太子年少,于是征召诸葛恪以大将军身份兼任太子太傅,令中书令孙弘兼任太子少傅。孙权病危时,召见诸葛恪、孙弘及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托付他们以后事。

据《吴书》记载,孙权病卧在床,讨论可以托付的大臣,群臣都属意于诸葛恪,孙权嫌弃诸葛恪刚愎自用的性格,而孙峻认为当今朝臣没有比得上诸葛恪的,坚持担保他,于是就征诸葛恪来建业。后来将诸葛恪引进卧室内,诸葛恪就在床下受诏,孙权下诏道:“吾病情沉重,恐怕没有再见的机会了,所有事情都托付给你。”诸葛恪悲泣道:“我们都深受皇恩,会以死遵从诏书,希望陛下不要担心外面的事。”孙权便下诏给有司将除了杀生大权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托付给诸葛恪。孙权还诸葛恪确定了宅地和警卫,并为他制定了群官和各部门拜见的礼仪,各有不同的规格。法令中有不合时宜的,诸葛恪都列条以告知孙权,孙权都看了。国家内外都因此安宁、和顺,大臣和百姓们也都欢欣鼓舞。

在这辅政的五个人中,后来诸葛恪刚愎自用,执意北伐导致前线大败,被孙峻政变所杀;孙弘本身就是一个小人,早前已


状态提示:第064章 孙权后事大问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