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死前,留给了刘禅两位托孤大臣,诸葛亮和李严,其中以诸葛亮为主,李严为辅。后来二者之间矛盾不断激化,最终李严被罢为庶民。
现在大多人对于李严这个人物并不熟悉,甚至觉得他只是一个路人甲,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后来刘备会选择他作为托孤之臣,但实际上只要对于当时蜀汉的局势以及政治方面有所了解,就会明白刘备的这个选择是很正常的,并且很合理的。
李严在蜀汉集团之中并不是一个小人物,他是有着很高的政治地位。李严并不是益州本地人,而是出身于荆州南阳,现在多数人认为他应该属于东州一派,但这个说法十分不严谨,因为李严是在曹操南下时才投靠刘璋的,并不是在刘焉时期进入益州的,所以说虽然李严可以算半个东州人,但因为他出身于荆州,也能算是半个荆州派,甚至可以说他两派都不算。
刘璋在前线失利后,让李严都督诸军,可以看出李严在刘璋集团之中本身地位就不低,之后李严主动投降刘备,帮助其夺了绵阳,是刘备夺取的益州的主要功臣之一,事后被任命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
刘备还派李严和诸葛亮、法正、伊籍和刘巴等五人一起制定《蜀科》,这也可以看出李严在刘备集团之中的政治地位一开始就是很高的。
历史上李严本身也是很有本领的,在施政方面,他作为犍为太守,表现出了优秀治政能力:凿通天社山,修筑沿江大道,大兴土木,把郡城整修一新,以致“吏民悦之”,“观楼壮丽,为一州胜宇”。
在军事方面,建安二十三年218),盗贼马秦、高胜等在郪县起兵,招集队伍数万人,到达zz县当时刘备在汉中,李严不待另外发兵,只率本郡士兵五千人前往讨伐,斩杀马秦、高胜等人。其余人都四散逃命,回家为民。不久后,越巂郡夷帅高定率军围攻新d县李严前往解围,高定被击败后逃走。刘备于是加封李严为辅汉将军,兼任原郡郡守如前。
也就是说李严在蜀汉集团本身就是一线核心人物,后来刘备大举提拔李严,也可以说借助他这个荆州人来拉拢东州集团,所以李严勉强可以算是蜀汉三大集团之中东州集团的代表人物之一,也可以算是荆州集团内部人,在刘备死前还表现出来了相当优越的政治和军事能力。
刘备临终前,蜀汉核心人物已经寥寥无几,基本就剩诸葛亮和李严二人了,武将一系当年的四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已经全部走了,文臣方面法正、刘巴、许靖和糜竺也都死了,伊籍在刘备称帝之前就已经没有相关记录了,当时李严还是继法正、刘巴之后的第三位蜀汉尚书令,所以托孤大臣不选诸葛亮和李严选谁啊!
章武三年223)刘备托孤给李严之后,以其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下镇守永安,以防备孙吴。同年,刘禅继位,刘禅被封为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
历史上李严在永安一待就是四年,直到建兴四年226)他才离开了永安。之所以李严在永安待这么长的时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防备孙权,尽管早在刘备死前,蜀汉和孙吴就已经开始和解,但破裂的关系要恢复并不是一朝一日之事,尤其在建兴三年225)诸葛亮才发动了南伐,当时讨伐的雍闿等人背后就有士燮的支持,有着东吴的影子,所以蜀汉朝廷更不敢将李严轻易调离永安了。
消灭雍闿等人,平定南方叛乱之后,蜀汉和孙吴已经暂时没有矛盾了,所以此时李严就没有必要在继续留在永安了,而内乱平定后,蜀汉的目标也开始转为了北方的曹魏。建兴四年226)曹丕去世,年轻的曹睿继位,讨伐曹魏的时机看起来已经成熟,李严被从永安调到了江州,负责后方事务,作为蜀汉北伐、诸葛亮北上的准备,他本人转任为前将军,留下护军陈到驻守永安,都归李严统管。
次年227),诸葛亮就北上汉中了,开始谋划北伐,当时孟达有归降之心,诸葛亮和李严都写信拉拢他。李严与孟达的信说:“我和孔明同受先主遗托,忧虑甚多,责任重大,总想得到良好的同事。”诸葛亮也给孟达去信说:“处理公务行云流水,解决难题从不滞留,这就是正方的性格。”可见当时二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
建兴八年230,李严被升为骠骑将军。因曹真准备三路进逼汉川,诸葛亮命令李严率领二万人赶赴汉中。诸葛亮上表奏任李严之子李丰为江州都督督军,负责李严所留的事务。诸葛亮考虑到第二年要出兵,便命令李严以中都护身份代行丞相府事权。同年李严改名为李平,李严此时改名原因不明,现有资料也难以分析,不过此时李严和诸葛亮之间矛盾有很大可能已经激化。
建兴九年231)春,诸葛亮出兵祁山,李平负责督运粮草。夏秋之季,正逢阴雨连绵,粮草运输供应不上,李严派参军狐忠、督军成藩传话给诸葛亮,让他撤军,诸葛亮得到信后答应退兵。
李严听说军队已撤退,于是又故作惊讶,说:“军粮充裕,怎么又退军呢!”用意在于解脱自己督办粮草不力的责任,显出诸葛亮延误战机的错误。他又上奏后主,说“军队伪装撤退,其实是用来引诱敌人好与其决战”。诸葛亮便将李严的前后书疏原本手迹递上去,李严的错误和矛盾一下子暴露无遗。李严辞穷理屈,只得叩头认罪。
于是诸葛亮上奏弹劾李严说:“自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