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汉末三国志>第089章 《傅子》和郭嘉

历史上裴松之对《三国志》进行了补注,但一般《三国志》里每一篇里的补注的篇幅相对于原文都比较有限,除了那些补充的材料,很少会接近正文的一半,但在郭嘉传中出现了例外,《傅子》对于郭嘉介绍的篇幅少见的接近于《三国志》的正文。

从篇幅上来说,《傅子》应该是研究郭嘉的一个主要材料,但由于《傅子》这部作品对于郭嘉的记载有些的矛盾和过于明显的倾向,所以它的参考价值虽然不低,但并没有大多数人想像的那么高。

【傅玄】

傅玄是《傅子》的作者,他祖父是傅燮,父亲是傅干,傅玄最初在郡里任计吏,两次被推举为孝廉及太尉府的征召,他都不就任。后被州里举为秀才,任郎中,与东海人缪施都因当时美名被选拔为著作郎,奉命撰集《魏书》。

《傅子》是傅玄个人所撰写的,内、外、中篇,凡有四部现在大多数已经佚失。

【关于郭嘉的相关记载】

《傅子》中关于郭嘉的第一处记载是“嘉少有远量。汉末天下将乱。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年二十七,辟司徒府。”可以看出来,傅玄对于郭嘉还是比较推崇的。

第二处记载是郭嘉的“十胜十败之说”,这个在前文第三卷已经详细说过了,历史上应该无此事,此处的原型是荀彧的“四胜四败之说”

第三处是记载曹操讨伐吕布时,郭嘉劝曹操坚持到底,原文为“太祖欲引军还,嘉曰:‘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今布每战辄破,气衰力尽,内外失守。布之威力不及项籍,而困败过之,若乘胜攻之,此成禽也。’太祖曰:‘善。’”

这一处的记载和《三国志》的内容相吻合,当时就是荀攸和郭嘉劝阻了曹操退军,后来果然如其所料攻克下邳,消灭了吕布。

第四处则是关于刘备的,当时刘备被吕布赶了出来,跑到了许昌。《傅子》记载是郭嘉劝曹操可以不杀刘备,但一定要对有所限制,但后来曹操没听郭嘉之言,并且还让刘备去了徐州,悔之晚矣。其原文如下:

初,刘备来降,太祖以客礼待之,使为豫州牧。嘉言于太祖曰:“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是时,太祖奉天子以号令天下,方招怀英雄以明大信,未得从嘉谋。会太祖使备要击袁术,嘉与程昱俱驾而谏太祖曰:“放备,变作矣!”时备已去,遂举兵以叛。太祖恨不用嘉之言。

但这一处记载和《魏书》中的记载完全相反,《魏书》中郭嘉说的是“有是。然公提剑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仗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

《魏书》是由王沈与荀顗、阮籍等多人一同撰写的,裴松之为《三国志》注引最多的史籍,多达227条,权威性要比《傅子》高不少,而且傅玄还曾经参与过《魏书》的撰集,从这点来看,《傅子》这一段的记载有些事后诸葛亮了。

但其后面记载郭嘉和程昱劝曹操不要派刘备去徐州的事情是有的,和《三国志》相关记载吻合。

第五处记载是关于刘备重新占据徐州后,曹操在面对袁绍巨大压力下决定冒着袁绍进攻的是“太祖欲速征刘备,议者惧军出,袁绍击其后,进不得战而退失所据。语在武纪。太祖疑,以问嘉。嘉劝太祖曰:‘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太祖曰:‘善。’遂东征备。备败奔绍,绍果不出。”

裴松之认为“决计征备,量绍不出”应该是出自于曹操自己的决断,和郭嘉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这一处的记载和《三国志·》的记载是吻合的,可以看做是对其的补充,《武帝纪》是明确有郭嘉劝曹操先行对付刘备的记录的,原文为“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

第六处记载的原文是“河北既平,太祖多辟召青、冀、幽、并知名之士,渐臣使之,以为省事掾属。皆嘉之谋也。”目前没有查到和其他资料的矛盾之处。

第七处记载是郭嘉死后,曹操对郭嘉的追忆。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综述】

傅玄在历史上对于郭嘉颇有推崇,说他是已知的郭嘉的第一个粉丝,并不为过。所以他在描述郭嘉时的笔墨很多,立场倾向也有些问题。比如他移花接木把荀彧“四胜四败之说”移到郭嘉身上,又事后诸葛亮般的让郭嘉提前劝曹操对刘备提防。

但一杆子把《傅子》打翻也不对,因为总体而言,《傅子》对于郭嘉的记载大部分还是属实的。例如第五处的记载很明显就是对《三国志·武帝纪》的一个补充,甚至在文中都有“语在武纪”这句话,也就是说傅玄是先认可《三国志》中的观点的。当然按《傅子》的说法,郭嘉在这件事中作用也不小。

郭嘉是曹操的主要谋士之一,历史上有一定的地位,现在主要研究的初步资料就是《三国志》和裴松之的补注,这些都是三国时代到晋代的一手资料,其中以《三国志》为主,优先度最高,其次是《魏


状态提示:第089章 《傅子》和郭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