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汉末三国志>第017章 冀州对

袁绍得到冀州后,从韩馥那边接受了大批的人才,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广平人沮授,沮授亦是三国时代第一位真正意义上出场的顶级谋士。

袁绍夺取冀州后,一开始任命其为从事,向沮授问到:“现在奸臣作乱,皇上四处漂泊。我家历代蒙受皇上恩宠,立志尽自己的力量和生命来振兴恢复刘汉天下。然而齐桓公没有管仲不可能成就霸业,勾践没有范蠡不可能保存越国。现在我想与您同心合力,共同使国家安定,您用什么计策匡正帮助我呢?”

沮授回答到:“将军您在二十岁的时候入朝做官,名声很快传遍海内;后来朝政混乱奸臣阴谋废君另立,又是您正义刚直主持公道,阻止乱臣贼子的胡作非为。您单骑奔出洛阳,使得董卓终究怀有恐惧之心;您渡黄河北行,勃海郡吏民百姓诚挚欢迎您的到来。如今您统率着勃海郡的精兵强将,又新增加了冀州的土地和百姓,真是威震河朔,名重天下。时下虽然黄巾反贼到处袭扰,黑山一带也有草寇,但只要您挥师东征,则青州的黄巾反贼定可一举歼灭;回师扫荡黑山,那里的草寇在劫难逃。锋芒指向幽、燕,公孙瓒必会覆灭;武力威胁戎狄,匈奴也必会俯首称臣。

这样将军您横扫黄河以北,合并四个州的地盘,借此来广纳天下英才,麾下拥有百万雄师,把天子和文武百官从长安接回来,在洛阳重建都城和宗庙。然后您再以朝廷的名义号令天下,征讨那些不肯归附的叛将乱臣。如此之气势,天下谁堪与您为敌?用不上几年,这样的盖世功业就要在您的手中完成了。”

初平二年(191)沮授在三国历史上提出了第一个完整的战略方针,由于在冀州所提,所以简称为“冀州对”(或冀略),而两年后张纮才对孙策提出了自己的“江都对”,十余年后鲁肃和诸葛亮分别才有了自己的“榻上对”和“隆中对”。

沮授在“冀州对”中也是在三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思想,时间比贾诩早了差不多一年,其原文为“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

沮授先对袁绍前期情况进行了概述,然后对袁绍目前的状况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借此进一步提出了袁绍集团以后的战略方针。

第一步为夺取北方,收复北方的少数民族势力。其具体为包括控制冀州在内的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北方四州,同时得到北方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臣服。

而在袁绍夺取冀州之初,东部青州已经黄巾成灾,并且有和黑山军合流的趋势,北边幽州公孙瓒则拥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而幽州牧刘虞效忠于汉室,偏居一偶。

所以袁绍要荡平北方,首先要平定内部的黄巾叛乱,其次也就只有公孙瓒略有威胁,但公孙瓒毕竟不是幽州的主人,只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还不足以威胁袁绍。

袁绍在进一步控制北方的幽州后,就开始直面匈奴等少数民族,当时匈奴等族虽然凶悍,但并不是中原汉族的对手,所以袁绍在获得北方民族的支持后可以进一步扩大的自己的实力。

袁绍在不断扩大势力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自己的名望不断的吸纳人才,充实自己的人才库。

在袁绍拥有足够的实力后,他就可以开始下一步的谋划,控制天子取得大义的名分。

当时献帝被董卓所挟持到长安,而袁绍单单依靠冀州一州之地还是无法与强大的西凉军集团所对抗,所以袁绍前期需要积蓄实力,而在袁绍得到北方四州和匈奴等少数民族的支持后已经完全可以再和董卓一战。

而袁绍作为反董联军的盟主,同时和董卓有着不共戴天的血仇,无论于公于私,袁绍都有义务消灭董卓,迎回汉室。

一旦袁绍击败了董卓,将献帝迎回旧都洛阳,报了血仇,完成了盟主的义务,那么此刻袁绍的大业可以说已经完成了九成。

袁绍控制献帝后,再拥有最强实力的同时拥有了大义,天下基本就无人可敌了,袁绍只需要以大义的名分将其他不顺从中央的诸侯逐一讨伐,就可以完成自己的帝王大业了。

而在当时看来,天底下的诸侯中根本就没有人能阻止拥有着北方四州,同时控制着天子的袁绍。

在沮授“冀州对”的规划中袁绍的主要敌人虽然没明说,但依然是董卓,那时董卓尽管已经被孙坚赶到了长安,但依旧控制了关西大地,手上还有天子汉献帝,实力不可轻视,所以袁绍前期才要积蓄实力。

更何况,袁绍想要夺得天下,董卓和献帝都是必须的。

袁绍作为盟主,需要打败天下的公敌董卓完成自己的义务,所以董卓必须死,而献帝代表着大义,也是反董联军当初的目标,当然不能放过。

沮授“冀州对”对于袁绍的意义来说一点都不亚于“隆中对”对于刘备的意义,早在夺取冀州之前,袁绍就已经有了以冀州为根基夺取天下的想法,沮授的“冀州对”则是对于袁绍原来战略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使得袁绍拥有了一个清晰的战略。

沮授的“冀州对”和袁绍原来先北后南的战略思想不谋而和,因此沮授得到了袁绍的重任,被袁绍举为奋威将军,监管袁绍麾下将领,沮授也因此成为了袁绍集团的二号人物。

但可惜都是,袁绍和沮授的想法到底还是有所差异,后期袁绍因为种种原因固执己见,再也听不下沮授的忠言逆耳,错过了多次机


状态提示:第017章 冀州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