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第三极崛起内>第21章 扬名

太原督军府,在军阀丛中游刃有余的阎锡督军正煞有兴趣的看着报纸,“阎督军领导有方,阳高县剿灭流匪”,报纸上头版清晰的标题解释了他为何有如此兴致。

“督军大人,何事如此高兴?”

“次陇啊,你来瞧瞧。”阎锡山笑着将报纸递给赵戴文。

“呵呵,登出来了?反响如何?”

“不错,各方都说山西治下稳定,乃人间净土也。”

赵戴文有些不敢相信:“督军,有些言过其实了吧?一股流匪而已。”

“这你就不知道了,那些记者还真有些本事,挖出不少事来,你可别小看这宋大锤,据说他长期流窜抢劫,河南、直隶、察哈尔好多县都着了他的道,传闻很多无头案都是他做的,此人心狠手辣,不留活口。”

“原来是这样,那这么说来,阳高的民团还是有些本事的。”

“次陇,这你就有些高看了,佩兰审过阳高送来的流匪,那宋大锤根本没想到阳高会有什么武装,过境时没做太多防备,才让民团一击得手。”

提到南桂馨,赵戴文轻轻哼了声,“但不管怎样,一百二十人伏击近一倍的流匪,几乎全歼,也算是很难得了,要不那天督军也不会不相信。”

“是呀,是呀,还是次陇眼光独到,看出这事绝不会有假,出的主意更是妙,以督军府名义发布剿匪公告,为本省挣了不少名声。”

赵戴文有些得意,他也是灵机一动,出了这么个主意,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这主要是民团剿灭流匪很是稀奇,何况还有俘虏为证,这就给各方一个错觉,民团尚且如此,阎督军手下正规军岂不更是不得了,难怪北方就山西最稳定,当然,这一切都和他阎督军正确领导分不开的。

“那民团团总叫什么来着了?”

阎锡山翻了翻桌上文书,“叫赵子梧,这民团是他父亲弄的,他父亲也是从阳高出去的商人,去年回来置办了家产,还弄了这个民团。”

“督军准备如何奖赏此人?”

阎锡山有些为难,民团也不是正式武装,升官也没个地方升,“要不赏些钱?”

赵戴文摇了摇头,“他既然弄这个民团,怕是不太缺钱,伯川,你瞧瞧这个。”

阎锡山接过一看,是阳高县知事的文书,恳请赵戴文从中协调,帮赵子梧买些弹药。

“行啊,那就卖些给他。”

赵戴文扑哧笑了,这个老友真是算盘打得精,“你就赏他些弹药又如何?”

阎锡山一拍脑袋,“说得是,说得是,”提起笔在公文上批了几个字,想想,又将文书上的三万发子弹的三字改成了五字,赵戴文见了只摇头,这位督军大人小气是出了名的,他抢过笔,在五字前加了一个拾字。

“该给的还是要给点,怎么也算是咱们山西的武装。”

阎锡山嘿嘿的笑,到也不是他认为给多了,只是长久以来已经养成习惯,白给的他总是不自觉的会少些。

“督军可别小看了这地方武装,阳高地处北边要冲,用好了,一旦有战事,替你争取个一两天也不是难事。”

“那以后会不会难控制?”

赵戴文不屑的嘿了声,“这民团又没有什么重武器,也就是比土匪强点,真要不听话,随便调动一个师,弄死他还不跟掐死蚂蚁一样?”

十月份的山西已经有些凉意,早上微风吹过,会让行人不自觉的收紧衣服,将头上的毡帽压实一些,生怕这微风将身上的热气带走。

与路上行人相比,有一群人却穿着单衣,脸上汗珠不停的往下掉,身上的衣服有很明显的印迹,那是汗水渗透过来的痕迹。

“快点!再快点!”楚峰蹙着眉头大喊道。

场中的团丁正在进行越野跑,背上有一个简易的背包,说是背包,不如说是有背带的沙包更为贴切,这些团丁早已大口喘着粗气,沉闷的呼吸声很远就能听到。

要是在一个月前,早就有人不顾楚峰的呵斥,躺倒在地上,大不了挨上几脚,可现在就不同了,训练的团丁都是被刷下来的,他们可以忍受楚峰的脚,但不能忍受其他团丁不屑的眼光。

这一切都源自于赵子梧开始经营粮食生意以后,他和张瑞共同组建了大顺粮行,各出资十五万大洋,掌柜由张瑞兼任,赵子梧只是派了赵富贵和他一同打理,伙计都由张瑞出,他手下对收购粮食并不陌生,赵子梧负责给每个外出收粮的马队配备一个排的团丁。

为确保团丁能够胜任沿途的护送工作,赵子梧和常风、楚峰商量后,决定进行选拔,体能、射击等环节达到一定要求的团丁才有资格参加。当然,凡是出任务的团丁会比留守的多一块大洋,这并不是吸引团丁最主要的,他们更渴望有战斗的机会,自从上次伏击宋大锤匪帮后,团丁们的成长非常巨大,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时不再是毫无目的,他们已经深深体会到战场的残酷,只要提高十米射程的准确率,在战场上就会增加活着的机会,加上楚峰的现身说法,团丁更是明白实弹训练的难得,要换做其他军队,完全就是丢到战场上优胜劣汰。

私下里团丁还有其他的说法,出任务就有机会和土匪交战,人都有兽性,开枪杀人对男人的诱惑不是一般的大,上次作战就有人连毙土匪五六人,包括那个机枪手,这让他们在团丁中的地位显著上升,有些类似古代侠客,让人敬仰。

“听着,再不达标,今年就完了,下次出


状态提示:第21章 扬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