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幻花应世>第八百零五十二章 掀错桌子……

仔细研究美国的独立战争就会发现,本质上来说,这场被全世界主流学者和媒体吹捧为“民主”的胜利的革.命,从一开始,其实就充满了谎言、欺骗以及对反.对派的血腥和野蛮的镇压。

从波士顿倾茶开始,美国的独立战争元勋们其实一直都是北美殖民地里的少数派,而这个少数派,则是由当时主要的大地主和大商人构成的——实际上,在那个时代,凡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就不可能是贫民。

在随后的对英作战中,除了hsd这个被推上前线的打手之外,这批少数派在背后,也在针对对小地主或者说有地农民展开了血腥的清洗。原因是,那些人认为,不管是谁管理国家,本质上都是一回事,所以在英国手底下待着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反倒是反英却会造成他们的损失——要知道,在那个时代,主要的海路和陆路运输要么是控制在英国人手里,要么就是控制在大地主或者大商人的手里,相对英国人,上头更没人管的大商人和大地主对小地主和小商人的剥削其实一直都是最狠的。

当然了,对于大商人和大地主们来说,自己已经处于跟宗主国处于了竞争更大的经济控制渠道和产业链的程度了,所以对他们来说,独立就成了一个唯一选择,而造成他们无法达成目的的,不管是英国人,还是北美殖民地的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就都是敌人。

虽然有人会说,如果仔细分析史料就会发现,在独立宣言正式发布,并且产生了美国对英国版本的“十大恨”之前,美国的开国元勋们组织的大陆议会,其实一直都在力图让英国接受北美的政治地位的提升,但是各种努力都是没有被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接受,最终,这些美国的开国元勋终于恼羞成怒,正式跟英国在政治上决裂了——注意哦,这里说的是政治上。

另外就是《联邦党人文集》里有关北美政治制度讨论方面讲的很清楚,“基于目前的革.命成果完全来自于少数派的领导,我们必须承认一件事,那就是大多数人是跟本无法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转规则的,因此,为了避免今后出现令国家陷入无知的多数派所领导的窘境,必须建立一个旨在隔离多数派的主要意见的政治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联邦党,其实就是现在的民主党;而当时对美国的国家构成有不同意见的邦联党,在当时虽然外面是多数派,但是在议会里却是少数派,而后来的共和党就是以一小部分民主党人,以及大多数思想上支持邦联的为基础新成立的——邦联党人的大多数,很快就被排除出了权利核心,就跟独立战争中,大陆会议做的那些事情一样,要么刺杀,要么指控为英国间谍,要么就是通过商业手段或者非商业手段侵吞财产……

当然了,在联邦思想和邦联思想的博弈方面,在南北战争前期也有所表现,当时的北方确实是支持共和党居多的,但是形势风格却更像是支持大政府的民主党,而南方则是支持民主党的绝多,但是形式风格却又更像希望有一个小一点的政府的共和党——从本质上来说,美国不管是对外侵略,还是对内屠杀,每次都会有人给他们的行为披上华丽的外衣,原因就在于,美国的存在,可以说是相当于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一方面它限制了东西方的直接交流,另一方面又从担任双方交流的渠道而谋取了好处,进而美国才会逐渐强大起来。

也就是说,美国本质上来说,是有非常明显的寄生性文明的特征的。而美国一直宣扬的移民国家这个政策,其实也是从侧面证明了,美国高层自己也明白,美国需要不断补充源自他国的文明,否则在这片大陆上,行使的依然是新大陆刚被发现的那个时候的,枪炮至强原则。

实际上,由于另一个隔绝东西方的庞大势力的苏联的解体,以及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东西方的交流具备了可以摆脱美国这个大渠道的影响的可能,因此,美国在文化领域就开始逐渐地走入了一种原始的极端形式上了——有趣的是,这种文明衰落的迹象,却被很多人视为更加文明的表现。

菲碧所属的外交集团,本质上是对这种事情十分敏感的,在民主党总统上台后近半年的表现中,大家都开始忧虑,美国的“文化”该如何继续延续,以及如何继续延续这个通过复杂的规则隔绝多数派于决策之外的政治制度——其实,综合这两点就可以明白,美国上层势力,确实是把美国当成殖民地,而不是祖国的。

萨缪尔亨廷顿在苏联解体前夕说过,“不管是中国还是德国甚至英国以及法国失败了,他们仍然是原来的国家,而美国和苏联如果失败了,那么我们将什么都不是。”

而苏联的快速崩溃,也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他的看法的正确性,但是对于美国上层阶级来说,这将是最坏的局面——因为大家在美国陷入的太深了,所以必须保证美国继续存在,任何想要颠覆美国的势力,都将遭到最大程度和最残酷的打击,实际上,美国的上层阶级特别理解希特勒和天皇裕仁当年面对即将到来的失败时的想法……

美国其实不止一次向世界各国表明过,我是非常愿意拉着全世界进地狱的,而且我有这个能力,所以你们都必须让着点我!

而这其中,又以挑起过最多对外战争,甚至宁肯内战也不肯好好谈判妥协的民主党人最为信奉此条——仔细分析历史数据就会知道,民主党习惯


状态提示:第八百零五十二章 掀错桌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