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而言,下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明能力。
创新是当今的时髦课题。创新教育,被称为“中国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只有创新教育才能揭示人的本质。中国创造性人才十分缺乏。解放后的教育是培养了知识型发展到培养智能型,而如今是培养创造型人才,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也是我们的教育的质的飞跃。
怎样培养创造型人才即发明呢?
其一,设置创新的情境
这是制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在这浓厚的氛围里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下意识或有意识地去发明创造。这种氛围,就是教师根据内容运用高明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情趣,即对所讲的人、事、物、景、情、理产生一种兴趣,情绪紧紧地被吸引着,教师引导诱发他们的思维沿着内容的发展趋向活动。教师巧设名目,让学生在留下的思维空间里积极活动。《项琏》的结尾戛然而止,教师有声有色地讲述这个故事,用魅力去诱导学生大胆地假设续写一个结尾不是很好的创新吗?
其二,传授创新的方法
怎样创新,学生们对此方法未必通晓。教师必须加以指导。主要是利用已掌握的相关知识结合具体内容大胆地假设。推导方法有:联想、想象、类比、对比、比较,可用归纳、阐发等一系列逻辑手段,结合形象思维,思维成熟后,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反映出来。二○○○年七月全国高考和上海试题的作文题虽属材料作文,但多个角度,甚至有前瞻性,需要学生开拓视野,大胆想象,独具慧眼,写出美文,教师可用此传方法。
其三,做好创新的示范
尽管把情境设了,方法教了,学生也未必做好。教师可以做好师范演习,通过直观的边操作边讲解,学生可以领悟到创新的内涵和方法。
其四,做好知识的迁移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学习者运用已有认知结构在在新课题进行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实现的。它实质上是一种揭示新旧课题共同本质的过程。在教知识时,要同化生发原知识点和教材,利用原理去解决实践中同类甚至与之相关的异类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这里存在着创新的问题。因为迁移出来的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面要宽,点要深。这种由浅入深、由小到大之中就有新的产生,这无异是培养了一种发明的能力。这种发明,不属于开放式的,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五,发展个性
前面说过,中国现阶段需要创造型教育,现实需要大量的创造性人才。传统的思维方式根深蒂固,往往注重共性忽视个性,注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逻辑轻直觉,重演绎少归纳,重循序渐进少滲透跳跃,这些都不利于创新。当然,不是说求共性等是错误的,它们也得求但不能过分,更不能因为求它们而掩盖了个性。实际上只求同而不求异,就是对个性的扼杀。个性往往有创新,因为它不是人云亦云雷同化,而是有独特的发明。我们不能把学生束缚成一个模式,否则何以寄希望于他们身上?文学欣赏《深夜,那盏灯》,答案说那盏灯是光明前程的象征,有的学生认为是姐姐的象征,他的理由很有说服力(“我”从绝望中鼓起生活的勇气都是姐姐言传身教的结果),对这种见解大加赞赏,鼓励创新(发明)。
其六,多加鼓励
不管学生们有多少创新成果,甚至他们的创新成果是荒谬的,教师也不能讽刺嘲笑而应加以鼓励和指明,假如学生独自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那是一次失败。但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他有创新精神,教师就要多加鼓励并给以“斧正”和扶植,让学生得到安慰,他就会不断地走下去,直到成功的到来。
其七,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法是最新的,也是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促进学生的发明能力。在此,着重说明的是让学生直接参与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我们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与之相配合的多媒体手段时,可以让学生制作,具体的例子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可以利用绘画画出贾府的环境和人物,利用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插曲《枉凝眉》等教学,这些可以由学生来操作和演唱,从中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即发明能力。
其八,以发现引出发明
发现与发明密不可分。人们总会在应付实际问题的同时,积累了经验,发现多了,层次高了,就会探索出新东西,得出了新结论,找到了新方法,这自然而然地升华到了发明。
总之,发现与发明是教学中的两个最重要内容,尤其是发明,这是创新教育的核心。现在,国家一再倡导提高素质这个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创新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中产生的高层次,它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二十一世纪发展的必然趋势。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绝对不容忽视这一点,谁不重视这一点,不实践这一点,他将成为新时代的罪人。
(2oo1年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