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百人会之关东局>第336章 苏德条约,苏日协定

一般认为,1939年9月1日是第二次大战开始日期。这一日,德军入侵波兰。

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因为两天以后,英国和法国对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欧洲人的角度出发划分的,也是西方人提出来的名词。自然,他们不会考虑日军入侵中国这一重大事件。

德军入侵波兰,还有一个参与者,那就是苏联。而在入侵波兰之前,苏联还在和日本在边境发生着一场战役。

这一场战役虽然被后世的外蒙古人说成是可歌可泣的伟大战役,但对于苏联,这是一场应该尽早结束的战役,因为苏联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欧洲。

诺门坎战场上进入停战状态,和一个条约有关,有必要说一说

时间要退回去,1939年8月23日。

这一天,苏联合德国在莫斯科签署了一项协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又称苏德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希特勒—斯大林条约)。

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苏方代表为莫洛托夫,德方代表为里宾特洛甫。该条约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

二战期间,各国领袖的任务是什么来着?那就是签订协议,撕毁协议,再签订,再撕毁。二次世界大战就开始于一个注定要被撕毁的协定。

这个条约有很深刻的背景。

1939年4月至8月,英法苏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军事政治谈判。苏联希望缔结有效期5至10年的条约,还要保障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安全。英法同意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

谈判没有结果。

此间,希特勒一再向苏联表示,德国无意侵苏,希望改善彼此关系。原因简单,希特勒已决定侵略波兰,他不喜欢英法苏三国谈判。

偏偏此时日本又来凑趣,日本挑起诺门坎事件,向苏联发动进攻,同时,德日结成盟,苏联有腹背受敌之危。

苏联合英法谈不成,自然就要和德国接触,双方都有意思,一拍即合。8月23日正午,德国代表团到达莫斯科。斯大林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通过两次会谈,当晚就正式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条约有效期为10年。

这个条约还有一个秘密附件,划分了两个国家在东欧中欧的势力范围,也就是说,波兰等国命运在这个条约里定下来了。

德国放心了,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不久,波兰被德国和苏联瓜分。

德国的动机很好理解,那就是在东欧获得既得利益,稳住苏联。这样,德国就可以放心地处理西欧。

这就解释了苏联签协定的动机。苏联解决了和西欧的关系,获得了时间;在东欧获得了领土,占尽地利。

这样,苏联就可以放心地处理北欧。

本来,德国和日本有条约,任何一方如果跟苏联签订合约,一定要征得其他一方的同意。如今,德国不征得日本同意,就把条约签了。

据说,里宾特洛甫在签约之后,才打电话通知日本驻苏联大使。日本大使很着急,但里宾特洛甫根本不解释,就挂掉了掉话。

苏联德国有了互不侵犯条约,日本德国夹击苏联的局面就不可能形成了。

而日本又在诺门坎吃了败仗。怎么办?

日本在战略上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德国和苏联和暂时和平,或者说他们为了利益的暂时和平,导致苏联不必在和日本战斗的时候防备德国。

这样,日本一边在对付中国的时候没有迅速胜利,而是陷入胶着,另一边要全力对付苏联,根本没有力量对付一个全力以赴的苏联。

只有不进兵。

谈判吧。

谈判是日本大本营的意见。大本营是有全局观的。这是政治家的眼光和作为。

于是,大本营派人来新京谈这件事。

1939年8月30日,东京大本营方面的中岛参谋次长来沈阳,向关东军方面传达了命令:“诺门坎方面,作战不应扩大,立刻设法终结。”“关东军兵力不足,应该立足于长期坚守。”“以四个师团全力攻击,然后再转入冬季防御。”

条约签订后,欧洲开战了。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9月18日,苏军与德军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会师,德、苏两军以皮萨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桑河一线为界分割了波兰。

大本营的态度再度变为谨慎。中岛再次来到关东军时,已经完全反对原有的攻击计划。

关东军司令植田中将要东京准许至少发动一次“收容死难将士尸体的进攻,否则就将我解职。”

大本营顺势接受了辞呈,解除了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陆军大将,参谋长矶谷廉介陆军中将职务。一个月内又陆续免去了参谋本部次长中岛铁藏陆军中将,作战部长桥本群陆军中将,以及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关东军司令部作战部长,所有作战参谋等将佐的职务。

免除关东军高级将领乃至指挥部普通军官的职位,这是大本营想了很久的措施了。这里面涉及了一些日本高层的斗争。南进派和北进派的斗争。

1939年9月3日,日军大本营彻底否定了关东军调动兵力重新发动攻势的计划,开始通过外交途径收拾局面。

海拉尔当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因为前线的指挥部不灵了,只好试图把这个消息想联队指挥官发布这个消息。一些联队接到了,不愿意执行,一些接到了,愿意执行。

当时,苏蒙军和东北抗日联


状态提示:第336章 苏德条约,苏日协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