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网络游戏>罗马全面战争之帝国崛起>“第一百八十二章·南线战事·三”

记住;人生仅存于眼前,它只是十分短暂的一刻;至于过去和未来,前者已是往事,而后者也许永远不会有。囊簧是短促的,人所呆的地球的一隅是狭窄的?

——马可·奥勒留(西方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

死守库赛尔并不是一件难事,希米卡和其弟希米科虽然不是什么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名将,也不是大名鼎鼎的迦太基大将;但至少也算得上是迦太基王国的良将了。以九千兵力防守一座物资、水源具是充足的军事重镇;努米底亚大军如果不以三倍以上的兵力发动轮番强攻,根本不足以动摇守军。

即便是努米底亚的五万大军全力进攻库赛尔,以库赛尔易守难攻的地形和军事要塞的坚固;不付出个两三万人的代价努米底亚人也不要想攻下库赛尔。所以,维密那断定努米底亚大军是根本不可能真的发动对库赛尔的强攻的;最多也就是派遣一支偏师把库赛尔围起来罢了。

努米底亚的主力大军肯定还是要进攻塔普苏斯的,能够派出去包围库赛尔的兵力最多也不会超过一万;否则就会影响对塔普苏斯的进攻,那就是得不偿失了。以不足一万的努米底亚军队包围库赛尔的确是够了,但天下只有千日做贼之人,可没有千日防贼之人;包围军队总会有松懈的时候。

维密那的命令就是让希米卡兄弟在敌军松懈之时发动突袭以杀伤敌军;不过,维密那也是明令希米卡派出去的军队绝对不能超过三千,最好只用一千精锐的圆盾骑兵进行偷袭作战。假如真的遇到了罕见的好机会,偷袭大军也不能超过三千;这样才能避免中了敌人的诡计,导致库赛尔守军全军覆没。

除了安排希米卡兄弟统帅九千军队负责驻守库赛尔以外,剩下的一万七千大军可就都集结在塔普苏斯了;汉尼拔派来的大将玛哈巴尔和阿比多斯也都在塔普苏斯城内听从维密那的调遣。因为守城时弓箭手的作用远远大于标枪兵和投石兵,所以维密那在接收了汉尼拔送来的弓箭之后,还命令塔普苏斯内集中的工匠们全力打造更多的弓和箭支。

而原来的那三千投石兵和两千标枪兵也在维密那的命令下放弃了投石和标枪,开始学习如何使用弓箭;其实弯弓射箭也不是什么难的事情,只要把弓拉弯将箭射出去就行了。真到了敌军攻城的时候。五千人的弓箭齐射就算是再没有准头,也能射中敌人;所以维密那对这些人的要求也不高,只要能够把箭射出去,射到八十米就行了。

因为射到八十米距离的箭。在六十米以内都将有着足够的杀伤了;再加上这些弓箭手都是站在城墙上防守的军队,塔普苏斯城墙距离地面的十五米高度足够让这些弓箭手的射程延长到一百米以外,攻击力也将会更加强大。为了能够提升这些弓箭手的杀伤力,维密那还命令工匠们全力打造了两万五千支铁箭;这些铁箭才是弓箭手们的杀手锏。

这些由纯铁打造的箭支比一般的木体铁头的箭支具有更强大的杀伤力,即使是使用盾牌和铠甲的重装步兵也会在这些铁箭的打击下死伤惨重;不过。这些铁箭也只适合守城使用,因为它们实在是太重了。即使是维密那本人在全力射箭的情况下也只能将铁箭射出去二十米;那些普通的弓箭手们更就不用说了,能够借助城墙将铁箭射出去二十米就不错了。

但是,当攻城部队来到城墙附近的时候,只要五千弓箭手将五千支铁箭以抛射的姿态射出城墙;那么城墙下的敌军将会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人在箭雨覆盖中存活下来!安排好守城部队的训练以后,维密那就开始与玛哈巴尔和阿比多斯商量具体的作战计划了。

塔普苏斯内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祖古塔也在朱古达率领麾下五千精锐前往库赛尔之后带着大军进发了;因为维密那的主动收缩兵力,从边境地区一直到塔普苏斯的所有城池都都没有任何守军防守,努米底亚大军也就顺利接收了这一系列的城池。直到兵临塔普苏斯城下。

在侦察骑兵报告努米底亚大军距离塔普苏斯仅有两个小时的路程后,维密那就开始布置自己的城墙防守兵力了;为了能够丝毫不拖泥带水的抵御努米底亚大军的第一波进攻,也为了隐藏塔普苏斯守军的真实兵力,维密那派遣了五千弓箭手和三千布匿步兵以及两千伊比利亚步兵守城。

剩下的五千利比亚枪兵则继续在城内的军营内休息;而那两千长盾骑兵维密那却是另有安排,此刻他们在阿比多斯的统领下正在城门口附近保持警戒呢。城墙上的守军也不是由维密那本人亲自指挥的,而是由玛哈巴尔担任城墙上守军的指挥官;维密那就在城楼里静观一切。

徐徐而来的四万余努米底亚大军虽然数量并不是罕见,但声势依旧非凡;踏着整齐步伐的步兵集群,卷起无数烟尘的骑兵集群,吹着响亮号角的军号手们,纵马在前的将军们。努米底亚大军正在以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朝着塔普苏斯城而来,人未至声先到,来者不善呐!

城墙上的一万守军中,除了追随汉尼拔久经沙场的那两千伊比利亚步兵完全无视这种气势以外;其他的八千军队就表现的差远了。三千布匿步兵好歹也算是新兵中的精锐。虽然害怕却也没有表现的那么明显,只是脸色苍白而已;而剩下的五千弓箭手则几乎都是两腿打颤了。

身经百战的玛哈巴尔当然知道此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二章·南线战事·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