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剑与火的大宋>第一百七十三章 恶作剧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大名知府如今可算是真正领略到了,这几天烧心上火,牙疼的要命,区区一支匪军竟敢在大名城外驻扎!可城中几千兵马竟无一人敢上前!

下了严令的,不杀光清风军直接刺字流放三千里,可是又有啥办法呢?兵士刚出城门就全都一哄而散了,上次逃回来的那个营各个都说的这支土匪打起仗来简直比金国人还残忍!大名军也是怕了,打不了,咱跑总成了?因此丢了身家性命,不值当的b>

若是外侮,自己打不过上报朝廷也就算了,到时候只要保住这一方水土,朝廷一般也不会怪罪,事后说不定还会发一笔抚恤金,可如今这是自己治下,竟然土匪如此猖獗,大名离东京这么近,这要是被朝廷知道了,自己这知府还想干?自己这脑袋还能保住了?

不行,这股匪子一定得消灭了。大名府知府下了杀心,可是谁能领兵呢?官军一个个还没等出城就散了一大半,那股子冲劲儿上来,大名知府甚至一脑袋血气上涌,想着亲自带兵,可是那臃肿的体态,竟然爬了半天也没能爬上战马!这也就打消了这个看似疯狂,实际上根本行不通的想法。

除了痛恨自己不能像本朝范仲淹、韩琦那样下马治得百姓,上马领的大军,大名知府如今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好在城外驻扎的这股清风军自给自足,缺衣少粮了也都是入城购买,童叟无欺,没有骚扰百姓或者纵兵抢粮,军纪也算纪律严明,可是长此以往,这也不是事儿啊!

不行,这事不能再拖了,既然打不得,那就把他们引到别的地方去,到磁州去,或者到真定去,万一朝廷追问下来,到时候自己还有的说辞。

一人一骑出城之后,大名府这便城门紧闭,区区几十里,转瞬即至,这么近的距离上驻扎着一支自己根本撵不走的军队,你说可怕不?

大喊了一路的两国交战,不杀来使,信使这才颤颤巍巍的进了军寨,马儿是被几个巡逻的马兵的牵着的,下了军寨此人已经是两股战战,冷汗直流,只求把信封递上:“这,这信是知府大人的意思,咱,咱也只是个送信儿的,各位好汉还是让咱回去吧。”

秦岳打开信封,瞅了几眼,一笑置之。

信的大意是说大名府是大宋的坚城大寨,后有朝廷撑腰,不是魏郡那样的小门小户,让清风军不要动了强攻的念头,对自己没好处,不过清风军老是在这里驻扎着也不是这么个事儿,出门远征,粮草糜费都是颇大,倒不如接这个顺水人情,大名府赠给清风军银钱百万贯,粮米一万石,丝绸、缗绢千匹,只求清风军退兵,言外之意还有只要清风军退兵银钱其实还好商量的说法。

其实秦岳此次来到北边除了帮助朝廷镇守以外最大的目的就是想要获得铁器了,这就借坡下驴,唤来那个早就吓的面如土色的信使。

“大宋羸弱,抵御不住北方胡虏,秦岳这才兴义兵,只求能保的大宋安宁,一路走来,我清风军秋毫无犯便是凭证,清风军来这大名府所为不过是铁器,顾秦岳在此狮子大开口,大名与我十万斤生铁,而且日后这大名府的铁器开采和买卖也有秦岳来指定人做,保准童叟无欺,秦岳则保证不动这大名府的一草一木,老官儿答应便好,若是不识相,咱就引兵杀入大名,当个大名的土财主、父母官倒也不错。”

看到回信的大名知府气的暴跳如雷,清风军简直就是不识相!自己忍气吞声的想使些银钱息事宁人,这家伙竟然还来一个狮子大开口,你瞅瞅,这都是什么条件?十万斤生铁,战乱刚过,神人能弄来十万斤生铁?还有,铁器开采和买卖由他来做,那要朝廷何用?

其实秦岳这信写的也多少有点恶作剧的意思,自己这条件太苛刻了,基本上就是冲着谈不拢去的,十万斤生铁,当下的大名府刚被金人劫掠,这个知府怕是一时半会儿根本凑不出如此多的铁器,还有另一个条件,铁矿的开采和买卖根本不是你一个地方官能决定的,大宋在地方上设有转运使,就是干的这个买卖,地方官根本无权干涉,你秦岳上杆子跟知府说这些那不是扯犊子?

谈不拢那就各自过各自的日子吧,秦岳可没想着结交这么个没骨头的大名知府。

大名这边风起云涌,朝廷那边也没闲着,朝堂争斗反倒比平日里更为激烈,没人想着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档儿该如何去保家卫国,如何能消灭北方金人的祸患,心里寻思的更多的却是如何才能把自己身上择干净了,如何才能得到圣上眷顾,加官进爵,当个太师宰相啥的。

李邦彦被贬谪了。

宋代据说每位皇帝在登基之前都会有一个不识字的老太监领着即将在为的新皇帝到太祖的墓碑前拜祭,墓碑上有几字箴言,一共是三条,第一条是不杀谏官,第二条是不杀文人,第三条说的是不杀一二条所说之人,所以我们看到宋代的历史上文人惹怒了皇帝一般都是一贬再贬,却极少有直接杀掉的。

李彦、朱劻这些人那是罪有应得,弄得天下交困,夷狄交侵,老百姓恨不能剥其筋,吃其肉,朝廷这才下令赐死,不过李邦彦的运气要好些,只是被贬谪了,算是退出了政治舞台。

大宋仍旧在按照自己原本的轨迹接着发展,现在是一一二六年的三月,历史上的北宋会在不足一年后的一一二七年灭亡。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大凡王公贵族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三章 恶作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