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383章 峰回(七)
“掌控局面、扶持一个人?”曹映雪愣愣的看着我。(..) ( . . m)
“对啊,有什么问题吗?”我笑了笑,又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咱们作为外人,却要扶持一个人去当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这听起来纯属吹牛都不打草稿的天方夜谭。要是别的正常的上市公司,我当然不敢有这种非分之想、吹这种牛,但是就眼下东华纺织这个烂摊子,那就不一定了,事在人为嘛。”
她想了一下,最后不置可否的笑道:“好吧,事在人为。领导,你要的这些人的资料我早就准备好了。”她说着就打开身旁的包包,拿出笔记本电脑开机。
“你早就准备好了?”我愣了一下,笑道:“你怎么知道我会用到啊?”
她笑道:“这是碰巧。年初的时候你不是让我收集所有能收集到的与东华纺织相关的资料吗,我在查找这些资料的时候,自然也会顺带看到一些他们公司重要人物的信息资料,我想着没准能用上,所以也就顺便收集起来了。像董事、副总这种重量级人物的信息,当然更是我收集的重点了。”
“哈哈,不错,你这个员工,田总算是请值了,超值。”
她在电脑上操作了两下,就把电脑递给我:“常总你看吧,我收集到的东华纺织几大董事的资料全在这里了。”
我接过来一看,只见一个窗口里有十个文件夹,每个文件夹都用人名命名,分别就是包括沈和平在内的东华纺织九位董事,以及董事会秘尹月娥。现在沈和平死了,沈杰翻不了身,林永华又跑了,三个独立董事和尹月娥不用考虑,他们中有机会成为东华纺织下一任董事长的人只有李本明、孙必显、王启华三个执行董事、副总经理。于是我也没管其他的,只是将这三个人的资料分别浏览了一遍。 曹映雪收集的每个人的资料都包括一些文档、照片、页截图等。
李本明是目前是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有高级纺织工程师职称,同时还兼着东华纺织的工会主席。籍贯是浙江宁波,看资料是个清瘦的小老头,今年应该62岁了,1972年就进入东华纺织的前身、那个国营棉纺厂工作,1992年沈和平兄弟接手这个厂子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助理纺织工程师了,之后一直待在东华纺织,从2007年起开始担任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至今,2008年董事会换届选举的时候被推举为董事。
孙必显是分管资本运作的副总经理,土生土长的绍兴人,今年55岁。看资料他原先是在银行工作,最高坐到过一家国有大银行在绍兴一个支行的行长,2008年跳槽到东华纺织担任分管资本运作的副总,同样也是在2008年董事会换届的时候被推举为董事。
王启华是负责渠道的副总经理,香港人,今年45岁。以前在香港几家贸易公司工作过,2001年来到东华纺织,一来就成了分管渠道的副总经理,2003东华纺织上市前夕股改,他就被推举为董事了,一直到现在都没变过。
看完资料,我将笔记本递还给曹映雪,问道:“三个副总的资料你自己都看过了吗?”
“以前就看过了,常总你是想问我怎么看这三个人各自升任董事长的可能性吧?”她一边收起笔记本,一边说道。
“既然你已经想到了,那就说说吧。”
“这个问题我今天在过来这边的路上就考虑过一下了,我就估计你可能会考我。”她笑道:“按照我的观点,从机会来说,孙必显大于王启华大于李本明,如果要量化一下的话,不考虑其他半路杀出来的竞争者,就他们三人而言,孙必显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机会,王启华百分之四十,李本明最多不超过百分之十的机会,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理由呢?”我又问道。
她撇撇嘴说道:“就先说孙必显吧,从他的过往经历来看,他在银行方面应该有一些资源,我记得他好像是2008年才跳槽到东华纺织的,那一年正好就是东华纺织由盈转亏的一年,我觉得这应该不是巧合。他这个副总面上说是负责公司资本运作的,可东华纺织这几年在资本市场上哪有什么资本运作的动作啊,所以我估计当初东华纺织把他从银行挖过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借着他在银行系统的人脉资源帮忙跑跑贷款之类的。而就东华纺织眼下的情况来说,弄到钱、活下去是第一要务,这三个人当中,最有可能弄到钱的应该就是孙必显,也就是说在这三个人之中,他是眼下对东华纺织最重要、最有用的,那他如果竞争董事长的话,获胜的机会自然也就最大了。”
我点点头笑道:“有道理,继续说。”
“再说说这个香港人王启明吧。按照我的分析,他对东华纺织最大的贡献,应该是给东华纺织带来了那个最重要的意大利成衣企业客户。自1992年沈和平兄弟接手东华纺织以来,在东华纺织的发展历程中,我觉得有三个年份是至关重要的,2002年、2004年和2008年。从1992年到2001年之间,东华纺织发展势头虽然也不错,但和同时期诸多规模差不多的同业相比,也没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但是2002年他们拿下了那家意大利成衣企业的代工合同,当年利润就增长了十倍以上,这才从同业中脱颖而出,也才能在2004年实现上市。而王启华是2001年来到东华纺织的,当时他才不过35岁,一来就当上了副总经理,两年之后的股改,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