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312章 猗兰(七)
锦秋轻轻叹了一口气:“唉……又是此类事故,但愿人都没事。(..) ”
兰沪也叹了一口气,说道:“人没事的几率太小了,或者应该说是井下还有人活着的几率都太小了”
我也在心里暗暗叹了一口气,我知道兰沪说的是事实,早上八点出的事,现在晚上十点多,已经差不多十五个小时了,由于透水事故的特殊性,被困井下的人或被淹死、或者是被困在一些断头巷道里窒息而死,还有人活着的几率确实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想起我从业这些年来接触过的形形色色的煤矿以及几起大大小小的矿难事故,在某个瞬间,我忽然希望被困在井底下的人真的全都死了、一个都别活着出来。只有这样,当地相关官员才会受到处罚,从而引起继任者,以及其他地方官员对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重视。但凡活着救出那么一个两个来,当地官员再对媒体进行一下利诱和威逼,报道方向就会转变,监管失职的问题少提、甚至是不提,重点报道领导们如何亲临一线组织开展救援工作,救援工作的推进又是如何如何的高效有序,当地政府再顺势开个事故救援庆功表彰大会之类的,这事就会由坏事变成好事了。
只听兰沪又说道:“锦秋姐你是不知道这种事故的可怕之处,你知道的,我去年在彭城亲身经历过,当时从发生透水,到我和常哥被抬出井口、逃出生天,前前后后还不到两个小时,就这样我们都是险象环生,几回差点没命了。这事故是早上八点就发生的,到现在已经十几个小时了,所以我估计……唉……”
“是啊,透水不同于冒顶之类的事故。”我也说道:“冒顶塌方之类的事故,人还可以就近躲进巷道两侧的硐室里避难,只要硐室不被掩埋,土石煤渣之间一般都有一些细小孔隙,可供空气流通,人困在里边即使不吃不喝,通常情况下活个两三天,等待救援还是没问题的。但透水就不一样了,水是无孔不入,只要淹到了那个水平高度上,躲在哪里都没用。即便是水淹不到的地方,比如一些垂直高度高点的断头巷道,可一旦被水把低处淹没,隔绝了和外界的空间联通,客气流动也就被隔绝了,人困在里边,很快也会窒息而死,而且人越多、氧气消耗越快,死的就越快。”
“唉……”锦秋叹了一口气,撇撇嘴,忽然笑道:“算了,不说这些沉重的话题了,但愿被困的人吉人自有天相吧。”说完又扭头对兰沪说道:“小兰,正好没事,你跟我说说你们俩去年在鸣凤煤矿经历的那场透水事故的始末吧。常阡也跟我讲过,不过他说的干巴巴的,就是透水了、你们俩逃到一处断头巷道,被困住了,后来你们又潜水钻出来,再后来就得救了。几句话就完了,我都感觉不出来当时情况到底有多危急。”
听锦秋提到这事,我顿时就留心上了。在我迄今为止的生命当中,一共有三个女人和我有着特殊的情感关系,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肖婉、锦秋和兰沪。
肖婉和我自小一起长大,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同学,青梅竹马,又是我的初恋女朋友,自从上大学以后,我们两度分合,我们之间的关系从恋人到陌路、再到普通朋友,又到**、合作伙伴,再到如今无话不说的知心好友。在我遇上锦秋、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在我和锦秋确定关系之前,她一直都是我整个情感世界的轴心,我情感上的喜怒哀乐始终都在围着她转。可以说如果没有她,我人生的前三十年将完全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锦秋更不必多言,我们认识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一起经历的事情却比和肖婉要更多、更深刻,2009年8月24日她到华信投行来面试、我们相识,从一开始我只是惑于她的姿色,于是利用手中的权利占了她的便宜,到后来她开始追求我,我爱上她、和她结婚成家,再到我因为她曾经的遭遇而去了彭城为她复仇,并且险些死在彭城,最后虽然我没死,却或直接或间接的因此而死了十多个人。我和她这短短两年多的事情,就是说上两天两夜也说不完,我心里早已经认定了,她肯定就是我这一生陪伴我时间最长久、于我而言最重要的那个女人,比我妈都重要!
如果说肖婉和锦秋都是和我一起有过很多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的话,那么兰沪则不一样,她和我共同的重要经历其实并不多。自从去年7月27日,她以《西南财经周刊》记者的身份来采访我、我们相识,到现在也不过就是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一开始因为她的记者身份,还有因为她耍小聪明等原因,我内心是有些排斥她的,只是碍于当时的形势需要,选择了和她合作,向她提供一些“独家新闻”。几天之后因为三姐死在酒店里的事情,我不得不“委曲求全”跟她接触交好,但是我内心里对她的感观并没有太多改变。真正让我彻底改变了对她态度的,就是去年8月16号那场矿难事故。在濒死之前,她是唯一一个陪在我身边的人,当我找到一线逃命机会却因为苏建宝那个累赘而无法实施的时候,又是她“亲眼看着”苏建宝发生了意外,我们的**关系就是在那时候口头搭成的。几个小时之后,虽然获救,可我却因为怀疑刘卫国要害我而精神依然高度紧张,重压之下,在小南湖酒店“悦湖苑”四号房里的沙发背上“**”了她,至此才完完全全的和她确立了**关系。再往后,其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