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辛亥之钢铁基地>第二百零四章 三方混战

吴金忠是海丰情报学院第一期毕业生,出身自满清胥吏的他,当年是惠州有名的办案高手,在1901年投靠振国党,先是担任了一阵工厂护卫,然后被调查局吸收,进入情报学院学习一年时间,表现出极佳的情报才能,而且因为年过四十,成熟稳重,很快得到重用。1903年进入调查局担任情报科干事,1904年初在调查局上海站担任情报科科长,1905年担任调查局天津站站长。

此时的吴金忠正和护卫们一起呆在码头那间仓库里,从凌晨4点开始搬运,到现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仓库里还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货物没有运完。即使正值年富力强的年纪,吴金忠还是感觉到了沉重的压力,他知道那些货物价值几何,几亿两白银,半个华夏的财富由自己经受,压力可想而知。

好在前几批货物有惊无险的全部运出,只剩下这么一点了。随同货物一起离开的是贾森等人,约定时间是早上六点半,应该一会就过来。吴金忠不安的心渐渐平稳,带给他自信的,除了完整详细的计划和操作,还有身边一百名持枪护卫。

这批护卫有二十人来自天津站行动科,剩下的全是从调查局总部武汉过来帮忙的,他们全部经过了一年多的专业军事训练和情报行动训练,杀人是他们最精通的技能。不但装备着步枪、手枪、手榴弹,在看不到的箱子里还有几挺机枪,十万发子弹,这样的火力,就算是北洋军打过来也能抵挡一阵。更别说运输船甲板上三门口径70毫米的步兵炮,可以向陆地提供火力支援,总部这是想打一场局部战斗啊,希望不要用上这些武器,打枪的不要!

事与愿违,凌晨六点二十分。一名守卫汇报码头几百米外出现大批武装分子,看方向直至此处,由于天色微亮,还看不清敌人的装备和人数。

来者不善。虽然不知道来者的目的,码头搬运消息是否泄漏,但有备无患,他命令护卫做好战斗准备,并通过无线发报机向武汉方面做了简单汇报。

两分钟后。海龙帮大队靠近了目标三百米左右范围,微光之下,可以看到不少人爬上房顶或者仓库顶,仓库和大木箱后面不少人影跑来跑去,应该是注意到自己这些人并准备开战。

本来就没想兵不血刃拿下这里,季海龙简单的布置一下,几位堂主带着人分别从三个方向围过去。说起来还要感谢朝廷,为了与三魁帮争夺码头控制权,季海龙在今年从朝廷绿营那里买了不少枪械,总共一百三十支长枪。四支短枪,一万发子弹,花了海龙帮近半积蓄,没想到用在了这里,也算是物尽其用。

枪壮人胆,即使大部分人只能简单使用枪械,也足以让这上百号人无所畏惧,当靠近一百米距离后,几声枪响,三个壮汉倒在地上。吓得所有人乱窜。与以往的帮派争斗不同,这不是贴近了用冷兵器近身搏杀,而是他们从没有体验过的战斗,没有人知道该怎么打。敌人开枪后几名堂主带着人乱开枪。子弹飞舞,但没有几颗落在对面。

趴在房顶的狙击手轻蔑的笑了笑,对方根本不是战士,充其量是武装平民,即使再来几百人也别想攻破这边的简易防线。拉动枪栓,再次将一名敌人套入瞄准镜。左手稳住步枪,右手扣动扳机再次击发,又一名敌人被击中。

看到房顶上几支步枪就压制了自己的人,季海龙在后面大骂:“****的给我上,趴在地上别想发财,里面有几百万两白银等着我们去拿!”

被相继倒地的同伴吓得不敢动弹的手下们听到老大的喊声后回过神来,对啊,老子平日里也算是个好汉,不说杀人如麻,死在自己鬼头刀下的也不在少数,今天拿了火枪怎么就熊球了?发大财的机会就在眼前,拼上这条命赚个富贵,跟****的拼啦!

上百人从躲藏处跑出来,奋力向对面跑去,季海龙又让身后几百名手持冷兵器的手下一起冲过去,只留二十名亲卫。众多的仓库、房屋、堆积的货物让海龙帮的人冲锋的同时可以躲藏,也让防线上士兵的射击受到阻碍,只有房顶上的狙击手可以轻易击中敌人。

眼看就要冲进去了,季海龙突然听到左边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声音,转身一看,我的酿嘞,骑兵!北洋军!

从码头外左侧的空旷地带冲过来的,正是吴凤岭带领的一百多名骑兵连士兵,这些人骑着高头大马、身穿北洋军服、挥舞着手枪、马枪、马刀耀武扬威,看到码头上的激战,吴凤岭二话不说就下令开枪,也不管那边是那边了。

骑在马上的射击没多少准头,但让季海龙心里惊颤,子弹在头上乱窜,二十名亲卫有一人被击中,剩下的和季海龙一起躲在了一堆货物后面。靠近了之后吴凤岭和士兵们下马,进入码头区后到处都是障碍,不可能继续骑在马上作战。

“我x,场面越来越大,必须尽快完成转移,不然全天津的人都会被引到这里来!”吴金忠焦急不已,仓库里还有一部分没有搬完,只有尽可能的拖延时间,而且贾森等人还没过来,到时候怎么通过子弹横飞的战场还是个麻烦。

季海龙的人受到北洋军攻击,不再往前冲锋,而是掉转头与那些下马步兵对抗。事情太不利了,前有阻拦、后有追兵,一个不好就是全军覆没。季海龙也是个狠人,大声吆喝着部下和冲过来的北洋军展开对攻。

看着打成一团的敌人吴金忠也有些傻眼,正好,没人管,那就全力装货。一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四章 三方混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