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辛亥之钢铁基地>第一百八十五章 毫不怜悯

“目标左前方,距离二百零一十五米,风向,东南,风速1.5米每秒。”宋浩拿着望远镜的手有些微微颤抖,他和姜茂盛都明白队长的话是什么意思——将农田里的男女击杀,从而将游击队引出!但宋浩明明看到这对夫妇身边还有一名最多不超过三岁的孩子,这个意味着什么在明显不过了。

“我是杀人机器,小鬼子都是畜生,我是杀人机器,小鬼子都是畜生。”姜茂盛的自我心理暗示甚至说出了声,但狙击步枪终于变得沉稳,眼中的目标也不再是两个种地的农民,只是目标罢了。

在这里他们才是最不受欢迎的人,姜茂盛开始怀念在缅甸的日子了,在那里所有人都站在自己一边,英国人才是受排斥的一方,不像现在自己这些人就像突兀的出现在腹部的一把刀,那么的不协调,让人竭尽全力的想去排斥、挤压。

子弹飞出,穿越两百米的距离准确命中那名弯腰耕作的男子,随着男子倒在水田里,女子的尖叫没有持续几秒钟,就一起躺下去。但姜茂盛的枪口却无法向那名幼儿瞄准,我是机器,我不是魔鬼。

村庄里传来惊声尖叫,大人掩着孩童向房屋里跑,正在上课的小教室也陷入混乱。可惜,这两条人命没有让游击队现身。

“正前方三百一十五米,木板后的男子。”宋浩也在坚定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敌人不出现,狙击就不会结束。

三百多米的距离让姜茂盛开了两枪才击中目标,再远恐怕会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这还是换下b1900型狙击步枪,换上射程和精准度更好的98k狙击步枪后才取得的战果。

三条人命让热血的游击队忍不住了,死神勾起了小鬼子的怒火,村庄道路两旁的房屋内钻出来几十名身穿普通衣物的游击队员,手持步枪和武士刀、竹枪等冲出村口。四声枪响为其指明了方向,敌人就躲藏在村外两百多米处的草丛中。杀了他们!

吸引敌人的目的完成,姜茂盛将步枪中剩余的子弹打出后就和宋浩转身往回跑,宋浩在跑动中还不忘转身打出几发机枪弹,不求击中敌人。只是为游击队指明方向。

游击队倾巢而出,加入伏击阵地后在喘息中姜茂盛换上弹夹,通过瞄准镜看了一下,游击队后面竟然跟着几十名妇人和半大孩童!

第一小组设置了宽达三百米的伏击圈,每一个队员都要负责一片区域。游击队在盲目的冲锋,他们没有任何战术,只凭一身悍勇。当后面的妇人和半大孩童也进入伏击圈后,攻击终于开始。

队长b1900步枪射出的子弹就是信号,这种射速惊人的手动步枪可以发挥出近似冲锋枪的火力,尤其是在特战队员这种顶级步兵的手里。在距离较远时,步枪和机枪可以发挥出最大威力,宋浩最喜欢这种屠杀式的射击,没有任何压力,他可以发挥出最佳的射击水平。

前面瞬间倒下十几名队员。这让游击队的攻击为之一滞,他们立刻趴下或半蹲着反击,然后慢慢向后转移。前面是个硬茬子,而且看火力点不止两个人,应该有十人左右。但左右两侧随之传来的枪声,在带走二十名游击队员的同时,也让游击队的首领知道中了圈套,必须立刻撤回去!

即使后面的妇人和孩童也知道前面有危险,在首领下达命令后所有人都往回跑,而首领则带着二十名队员呆在原地反击。试图用自己的牺牲换来其他队员和妇孺们的生存。

“啪!”又是一个弹夹打完,姜茂盛的枪下已经倒下了八名敌人,他杀人的效率毫无疑问在小组中是最高的。原地反击的敌人全部趴在了地上,草丛的遮掩让姜茂盛失去了目标。他开始关注远处逃亡游击队的场景。

四名特战队员绕道游击队后翼,他们是截断敌人后路的,刚刚到位就发现敌人已经开始撤退,拉动枪栓,更强大的火力随之pēn_shè而出。

c1900冲锋枪(芝加哥打字机)在七八十米左右的距离上发挥出最大威力,队员们可以尽情的扫射。通过火力压制代替精准度,三十发弹夹很快打光,近百名游击队员和彪悍的妇人、半大孩童有三分之二倒在地上。

强壮的身体可以让队员们压制冲锋枪巨大的后坐力和枪口的上扬,他们对这把枪的熟悉程度超过了自己的老二,无论是在战时还是在训练,他们把玩冲锋枪的时间远远超过把玩老二的时间。

这种冲锋枪并不适合国人使用,甚至包括b1900在内的许多枪支都不适合,它们完全改自西方在二战时期的成熟枪械,针对的是西方人的身体特点。在重量、后坐力等方面并不适合东方人相对矮小的身体,但特战队员不同,他们强壮的身躯完全可以掌控这种暴躁的枪械。

敌人趴在地上躲避弹雨,但紧接着就是一轮爆炸在身边炸开,这是特战队装备的03式掷弹筒,作为补充特战队火力不足的一种武器,掷弹筒只有在他们手里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陆军认为这种武器是一个鸡肋,他们拥有迫击炮、轻重机枪、步兵炮,远中近三层都有压制性的火力。

但特战队不同,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支援火力,因此将掷弹筒这种武器玩的非常顺溜,宋浩使用掷弹筒可以随手就精确打击敌人目标,这是几千次练习下得来的手感。

在掷弹筒和手榴弹的掩护下,队员们从隐藏处窜出,弯腰以射击姿势不行前进,穿过烟雾后找到每一名趴在地上的敌人,然后用子弹或者军刀解决其性命。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五章 毫不怜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