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周鼎记>第四十一章 怒犯龙颜

看父皇守着这么多人训斥自己,一点也不留情面。

想到这么多年委曲求全的太子生涯,李承乾也不知从哪来了一股子勇气,将畏惧之意驱得无影无踪。

他昂起头,大声道:

“儿臣并不知罪!”

见太子不认罪反而当面顶撞,李世民气得七窍生烟:

“孽子!朕命你坐殿听政,熟知国事,你却如此嬉戏,难道不是罪么?”

“我大唐天下,以马上得之。儿臣习兵练武,正是承袭家风,何罪之有?”

李承乾顶撞道。

“胡说!”

李世民怒吼道。

“你是国之储君,首先须熟习国政,诵读诗书,知晓仁义道德,如此方可承袭大业,做一贤明之君。如今你和以前判若两人,游猎无度,成日嬉戏,东宫仆役都有父母儿女,你弄出这么大动静,他们安能休息,宽厚仁爱之心哪里去了!”

“突厥人乃野蛮之人,难以教化,把他们引进内室,你就不怕有朝一人,他们犯上作乱,要了你的小命。”

“以前聪慧敏捷、颇识大体,把国家大事处理得井井有条的太子承乾哪里去了,照此发展下去,你将来定是一个纵欲无忌、拒不纳谏的昏君。我大唐江山,终将败坏在你的手中。”

李承乾想:

反正自己也出言顶撞父皇了,索性就一顶到底吧:

“儿臣听说,父皇亦喜游猎,儿臣还听说,父皇登位之后,也曾在内廷与武卒习练弓马之技。父皇能做的事,儿臣为何不能做。莫非同是一件事,父皇做了,便是圣君,儿臣做了,便是昏君。”

“你……你……”没想到太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李世民指着儿子,气得说不出话来。

索性就不说了,甩袖而去。

留下目瞪口呆的贺兰楚石、纥干承基和称心,还有一帮诚煌诚恐的东宫卫士和突厥侍从。

看到父皇甩袖而去,李承乾哪发热的脑袋顿时冷了下来,突然感觉浑身冰凉,如同掉进了冰窟里。

原来刚才李世民正和长孙无忌议事,突然听到“通!通!通……一阵鼓声隐隐传来。

“嗯,深宫之中,哪来的鼓声?”

李世民皱起了眉头。

“微臣怎没听到鼓声呢?”长孙无忌奇怪地问道。

李世民侧耳倾听,果然没有再听到鼓声。

怪了,难道是朕老了,耳朵出了毛病吗?

李世民疑惑地想着。

“通!通!通……”

隐隐的鼓声又响了起来。

“是有鼓声,好象从东边传来的!”

长孙无忌叫道。

东边是太**啊,难道是承乾那小子在玩什么花样?

李世民心中不禁一阴。

近些时来,李世民对太子渐渐不满起来。

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黎阳县公于志宁和太子、太师魏征经常来他这里告太子的状,历数了太子的种种不足:

一是太子在农忙季节命人建造曲室,数月不停工。

如今的东宫是隋朝时修建的,那时人们就说它奢侈豪华,怎能再进行雕凿装饰。

现在正是农忙季节,百姓都在忙于耕作,此时大兴土木,岂不让百姓认为太子无道,不体谅稼穑之辛?

况且找来的工匠都是犯法亡命之徒,他们带着钳子,凿子等物来往进出,因为是太子找来修建房屋的,宫廷警卫也不敢盘问。警卫在宫外,奴隶在宫内,怎不令人担心呢?

二是太子在东宫里多次举行乐会,乐官乐工时常被留在宫里不让出去,这些乐官乐工都是有家室之人,岂不有失仁德吗?

三是太子还任用许多宦官,一同作乐。

宦官身心都不健全,善于阿谀逢迎,靠着主子受宠作威作福,凭借上传下达制造祸患,所以历代都有宦官之祸,导致国家覆灭。

如今太子周围任用的全是宦官,轻慢高官,欺压朝臣,使得品级混乱,法度废弛,连路人都觉得奇怪。

朕金戈铁马打下的万里江山,决不能怎能交到一个这么昏馈的小子手中?

李世民猛地从席上站起,欲下诏传命太子承乾进宫,话到口边又咽了回去。

朕且往东宫去一趟,看承乾那小子到底在干什么?

于是李世民看到了刚才哪一幕。

回到太极宫,李世民气还没消,将桌子上的奏折撒了一地,魏顺安赶忙拾起,重又放回到龙案上。

“反了,反了,这小子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原来魏征和于志宁说太子这般不是,哪般不是,朕还以为,他们是大题小作。如今朕观之,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作为我雄雄大唐太子竞然扮起了突厥人,还演诈死的鬼把戏,实在是丢尽了我大唐的脸面”

李世民气极地说:

所谓兵者,国之重器,怎能轻动刀戈?朕一生征战,前期是为了荡平割据势力,还民众一个安定详和的生活,后来是外邦犯我,朕尽守土之责,不得已而为之。而今天下太平,万邦来贺,太子竞然在宫内演练/刀戈,将来是想对外征战,陷万民于水火啊?还是作为将来逼宫的预演啊?

皇上连“逼宫”这样的词都说出来了,魏顺安一听,吓得汗都出来了,也没敢接话。

自从玄武门政变之后,皇上就特别忌讳这字眼。

宫中的娘娘和贵妃,朝中的大臣,也都小心翼翼地尽量不用这两个字,怕皇上说是揭他的老底,引起龙颜震慑怒。

今天皇上竟然自己把这俩字说出口了,可见皇上是真的对太子失望了。


状态提示:第四十一章 怒犯龙颜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