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周鼎记>第一五三章 新式武器 求收藏与推荐

马术,是安和的弱项,安和是个谦虚的人,虽然在马球比赛前他练了很长时间,他也自认为在这方面,技不如人,更不敢在众侍卫面前卖弄,于是安和将三队合兵一处,由尉迟循毓带队驯练马术。

自己请示皇上后,从将作监请来四人,一头扎进了营账内,有时一天也不见他出来,侍卫们都很纳闷他们的教官在做什么。

其实安和是在改良武器。

他将诸葛连驽的草图又画了一副,交给将作监的工匠们按图制造三百副,这些将作监的匠人们是专门研究制作冷兵器的,安和相信他的技术不会比谭木匠的差,一定会按要求把连弩造出来。

在唐朝初年,火药还基本上没有用于军事,多数是用来制作烟花爆竹,薛枫根据宋朝军队使用的一种原始火器制作方法,取一段巴掌长的竹筒,一头削成尖头,一头系上一根细长的铁棒。

然后,装入火药和铁砂,夯实,接入引线引出竹筒外部,再用黄泥将两头封死。然后,将竹筒尖头朝上捆绑在一支箭上,高举箭支,点燃后面的引信,火药燃烧产生气体,借助气体后喷的反作用力,箭飞向前方。

经过反复试验,这种火器被研制成功,能射数十丈,到达目标后,火箭爆炸,铁砂飞散伤敌,威力极大。安和给这个杀人的武器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天女散花”。

他研制的第二个神秘武器叫石雷。

地雷在中国约有500多年的历史,明代兵器制造家首次发明创制了地雷,并大量用于战争。

明代兵书《武备志》中记载了10多种地雷的形制及特性,并绘有地雷的构造图。

地雷多是用石、陶、铁制成的,将它埋入地下,使用踏发、绊发、拉发、点发等发火装置,杀伤敌人。但在唐朝,这绝对是一个空白。

上面记裁地雷制造的方法,安和一样也没见过,唐朝的冶炼技术又不是很发达。打死他也不敢用金属来制造地雷。

不过安和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叫《地雷战》,游击队员用石头制造地雷,方法简便实用。

终南山上遍地是石头,安和凭记忆与工匠们试着把石头打制成圆形或方形。中间凿深孔,内装火药,然后杵实,留有小空隙插入细竹筒或苇管,里面牵出引信敢用铁来做地雷。然后用纸浆泥密封药口,埋在敌人必经之处,当敌人将近时,点燃引信,引爆地雷。

为了增强威力,他同样在地雷中的炸药内混合了铁砂。薛枫把这种地雷取名为“轰天雷”。

请示皇上后,安和终南山的一片空地上,搭建房屋数间,招收一大批劳工,在将作监工匠的指导下。日夜赶制以上三种武器。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安和与尉迟循毓就把这批侍卫训得军容严整、士气高昂,像一把出鞘的剑,锋芒毕露。

终南山的一片开阔地上,李治、王皇后、武媚、大将军李世绩、江夏王李道宗、长孙无忌、张行成等人兴致勃勃地骑在马上观看铁血营的实兵演习。

主意是武媚提出来的,她一是想看看安和兵练的怎么样,二是好长时间没有见安和了,心中总有一种想看看安和的愿望。

其实安和并不想在练兵这事上大肆宣扬,他知道自古以来帝王们对带兵之人都颇为忌惮,“兔死狗烹。鸟尽弓蔵”的事历史上太多了,就连一代贤主李世民对初唐的战神李靖也是小心提防,恩威并施,好在李靖深知韬光养晦的重要性。晚年以石封门,足不出户,谢绝一切来访,终得善终。

自己年纪轻轻就被任命为四品的百骑军中郎将,如何再握有兵权,难免遭朝中大臣的忌恨。

可皇上的旨意。安和尽管一百个不情愿,可还得照做。

此时的安和一身银色明光铠,腰挎李小九御赐的龙渊宝剑,骑着一身黑缎子一样的突厥马大宝,威风凛凛,气宇轩昂。

武媚眼前一亮,目光久久停在了安和的身上,不忍离去。

二百九十五名铁血营侍卫分成三队,一字排开,个个精神饱满,盔甲鲜明。

安和威严地扫了一眼场上的侍卫,大声问道:

“侍卫们,咱们训练的的是什么?”

“誓死效忠皇上,保护皇宫安全,立志血战沙场,扬我大唐国威!”

近三百名士兵异口同声,声振林越。

长孙无忌小声对身旁的李世绩说:

“这小子,可真会拍皇上的马屁!”

李世绩微微一笑,不屑地说:

“绣花枕头而已,中看不中用。”

李世绩根本就不相信一个十几岁的毛头小子会练出什么像样的兵来。

而一旁的李小九与武媚心中大乐。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哪怕是此人皇上。

安和向同样一身盔甲的尉迟循毓略点点头,尉迟循毓一磕马蹬,跨下马往前走了几步,手中的红旗一举,黄玉虎带领一队骑兵纵马在布满障碍、陷阱的场地内,闪电般地来回驰骋,马蹄声震耳欲聋,场地内掀起冲天的狼烟,骑兵们虽然速度奇快但阵型却有条不紊、丝毫不乱。

在场地的一侧一溜摆着一百多个鸡蛋大的石头,石头太小,不仔细看几乎看不到。

骑兵们快马如飞,经过石头旁时,马背上的侍卫倏忽不见,细看,人贴马腹,人马合一,再一转眼,人已在马背,一百多人逐一经过,待所有骑兵重新站成一条笔直的直线时,每个人的手中都举着一枚鸡蛋大的小石头。

围观的人顿时发出雷鸣


状态提示:第一五三章 新式武器 求收藏与推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