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回到明朝当土豪>第六十五章 大同阻击战(一)

大明崇祯二年十一月初五,一个万里无云风清云淡的好日子,如果此时是身在江南沿海等远离边境的地方,那么将会看到一片繁华嘈杂的景象,临近年关,不管这一年来过的是好是坏,都得购置年货,大街小巷上满满当当全都是人,有卖杂货小吃的,有卖柴米油盐的,而买的人也不少,拖家带口,领着老婆孩子,甭管买不买,但是上街看个热闹也是很开心的事情。

而如果是在大同这样的边境重镇,那么又是另一番景象。

午时刚过一刻,原本应该正是满街小贩商铺经营的时候,但现在敌军来犯,整个大同城内除了调动频繁的军队之外,已经没人再上街溜达了,而商铺米铺药局酒楼等生活休闲娱乐场所也是早早的上了门板不再迎客,而普通民居更是大门紧闭,无人作声,就算偶尔传来几声孩童哭啼,也被大人厉声喝止。全城军民的神经已经高度紧张,原因无他,就是因为鞑子竟然提前到了大同城外二十余里地的地方。也幸亏李承早早的就把夜不收撒了出去,要不然兵临城下的时候李承他们还不知道呢。

这次鞑子一改之前的作战风格,没有猛攻猛打,就是因为之前在宏赐堡扑了个空,等到了大同城之后摸不清对方的虚实,所以没敢下令攻城。万一自己之前行军走漏了风声被明军知道了,提前做好了准备,那自己岂不是吃大亏了?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没有大张旗鼓的出兵,反而是玩起了斥候对战的游戏。鞑子一方的斥候都是骑兵中的精锐,选拔时不但要求士兵体格健壮,而且还得有好骑术和射术,百人之中也不见得能选出一个,是精锐中的精锐。而李承这边也不赖,自从成立情报处之后,李承就已经在秘密培训特种作战人员,之前在天津立功的靖忠和忠节两大侦察兵大队就是先例,只不过侦察兵是由秦红岚所在的军情一处培训的,而这些斥候和夜不收则是由白莲教手下的情报机构培训的,两者虽是同属,但是却分工不同,都是直接向李承负责,这也是李承的一个手段,不断的分化细分白莲教,使其最终失去原本的能量,被自己兼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李承的斥候大队没有正式命名,就是以传统的名字安插在军队中随军出战,但是他们却肩负着侦查、伏击、暗杀、情报等任务于一身,几乎可以与侦查大队相提并论,只不过还没有公示于人而已。李承的选拔手段先是从基层作战部队选拔精锐和拥有特长的士兵进入教导大队,然后从教导大队中进行如体能与射击、武术、侦查与反侦查、情报收集、团队协作等一系列比武测试后,进入最终的陆军士官短期速成培训班进行为期十五天的系统学习,最后在根据个人综合评定来分成侦查兵和斥候兵两种。

历经层层选拔筛选,最终的士兵比起鞑子崇尚个人武力的先锋探子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如何团队作战,而不是单枪匹马的逞英雄。用李承的话来说,那就是“用脑子打仗”。

这些夜不收被放出去之后很快便渗透到鞑子宿营地外围近距离监视,同时也在不断的捕杀鞑子的探子。根据他们送回来的情报,李承仔细的分析了一番后,便察觉到这少年多尔衮已经展现出了他异人的才智和心机。原本在宏赐堡外驻扎的鞑子发现宏赐堡是空堡一座时,代善和多尔衮几乎同时猜到他们肯定是走漏了风声,而大同也有所准备,但是他们猜不透,这个准备到底是龟缩城内不敢迎战还是集结了大军想一口吃掉自己。

按照代善的想法,这些汉人早已经被自己打怕了,现如今有胆量和自己两万骑兵硬碰硬的绝对超不过三个人,而这三个人中,袁崇焕守在宁远无法脱身,而大将毛文龙也让袁崇焕找了个借口杀了,至于威名远扬的孙承宗,现在也赋闲在家不足为虑,除了这三人,明军其他将领基本都是胆小鼠辈,无人敢与自己列阵对攻。而大同现在弄这么一出,估计也是吓唬人的,想玩空城计?可惜你们不是诸葛孔明啊!

想明白了这一点,代善心里的大石头也算是落下了,没有了后顾之忧,代善也就放开了手脚,大手一挥:“全军集合,绕过宏赐堡,全速前进!”

而多尔衮从代善做心理斗争开始就站在一旁,仔细的观察代善脸上的表情。观察时,自己也在心里琢磨这件在鞑子看来不同寻常的事情。

自己虽然行军打仗时间不久,但是以前从几个哥哥那里听说,明军很少有这种举动。就算再不济也不会直接抛弃堡垒,正常来说是应该挣扎一下,有骨气的就自杀,没骨气的就投降,从来没有不战弃城的情况出现。

多尔衮心眼多,翻来覆去都没想通,就在这时却看到代善双眼一亮,对着门外的士兵大喊开拔。多尔衮嘴唇动了动,最终也没说出什么来。

主子一声令下,奴才们纷纷行动,收拾锅碗瓢盆浇灭营火,带好行李帐篷,两万人的部队跨上马去,“啪”的一甩鞭子纵马南下。而藏匿在周边的虎贲军夜不收看到这个情况,立马拿出信鸽给城里送信,随后也紧跟着鞑子,不断的监视着他们。

……………………………………………………………………………………………………

“快快快!动作快点!磨磨唧唧的像个娘们!”牛达站在城内靠近北城门的一处隐蔽地点旁边,大声的呵斥着一队队扛着弹药物资往地下通道入口走


状态提示:第六十五章 大同阻击战(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