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光熹帝国>第一章 少年心事

汉灵帝的长子刘辩此刻正懒洋洋的靠着柱子,斜躺在凉亭的石椅上。一手持杯,一手执壶,望着亭外的秋雨,一脸的寂寥。偶尔间,他便将手中的酒杯倒满,一饮而尽。

若不是周围恭敬的侍立着的宫人与黄门,没人相信眼前这个慵散的少年是大汉的皇子,帝国未来的继承人。

东汉为火德,皇室的服饰都以赤色(红色)为主。然而刘辩却一身的白衫,脸上的表情恬静、自然,毫无皇族贵胄应有的威仪。从远处看,凉亭、细雨、白衫,仿佛融成了一幅泼墨山水画,将秋雨中的惆怅诗化。

比起皇子,他更像一个吟游的诗人。

其实刘辩确实可以咏出很多诗来的。李白杜甫的诗对他来说小菜一碟,苏轼李清照的词更是不在话下。但是他却不想这么做,穿越来到这个时代的第一天,他便决定了一件事:低调做人。

前世生活的片断,对他来说已经越来越模糊,仿佛淡化了的墨迹,渐渐在宣纸上隐去。

唯一还有印象的,就是那玉壁,还有让人深陷其中的红色的光。

从哇哇落地时,最初的恐惧迷茫,到现在已经开始适应这个时代的生活,他甚至已经忘记了前世的名字,对他来讲,他现在就是大汉的皇子刘辩!

虽然这个身份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好处,而且相反,他和刘协一样每天都感到恐惧。只不过刘协害怕的是随时命丧的可能,而他是恐惧几年后,历史的那一刻。

有时,李儒端着毒酒的样子就会闯入他的梦中,还有那想像中的高大、臃肿,手持利剑的身影——董卓。

前世看过很多的穿越人公附身某个历史人物,改变了其原有的历史命运。造纸造枪造炮,发展根据地,最后平定乱世。

这看似简单的情节,对刘辩来讲却异常的艰难。造纸印刷确实让他弄出来了,可是却不敢将其显露出来。大汉宫廷里险恶的政治环境,让他不得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造枪造炮、发展军队、割据一方对他来说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自己是大汉皇子尴尬身份,让自己最远走不出洛阳城,在皇宫里面建立军队,当自己的皇帝老子是白痴吗?一个豢养军队、意图造反的罪名就能让自己人头落地。

每每想到这刘辩就哀叹自己哪怕降生在普通的农户家里,靠自己的能力怎么也能建立一个革命根据地,花个十来年消灭腐朽的封建王朝根本不成问题。

既然没法割据一方,那展现一些王霸之气吸引一些名臣猛将支持总可以吧?

答案是不可以。

刘辩发现,自己的生活很悲剧。

自己的便宜老爸汉灵帝刘宏并不是很喜欢自己,甚至已经有点到达了厌恶的地步。这里面既有刘宏对母亲何皇后毒死王美人的无可奈何,从而将厌恶转嫁到了自己身上的原因。而令刘辩更郁闷的是自己出生时,竟然来了个赤星贯日,斗大的火球越过洛阳上空,消散在他出生的南宫。

太史部的郎中刘洪认为赤星贯日必主大凶之兆,结果还真让他说对了。刘辩出生的第二年,洛阳地震,民众死伤惨重。然后就是大旱三年,瘟疫横行,到现在黄巾作乱,盗贼蜂起。这下朝堂上下、皇帝朝臣都把刘辩当成了导致大汉衰败的罪魁祸首,有些大臣还私下把他叫成了妖星转世。

只有议郎蔡邕人还比较仗义,上书汉灵帝说这事和刘辩没关系,宦官干政才是罪魁祸首。结果被十常侍诬陷,赶回了老家。

看着大汉帝国上上下下对他的眼光,刘辩总是忍不住竖起中指大骂老天:你说你让我穿越就安安静静的穿越好了,干吗要搞出这么多事情?这下好了,本来是因为朝政腐败,士族豪强巧取豪夺而引起的大汉日渐式微,自己却成为了那帮混蛋的替罪羔羊。

要不是那些士人朝臣们要联合大将军何进对付宦官,估计早就有人上表弹劾,废了自己了。

不过即使是自己的舅舅大将军何进,对自己也是阳奉阴违、小心提防。记得两年前自己偶尔念了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结果何进就很紧张的叫何皇后把自己找进了长秋宫,当面询问这句诗的由来。

自己当然不会承认这首诗是自己作的了。(其实确实不是刘辩作的。)推说皇帝寿诞时,百官入宫同庆,偶然在凉亭边听到一个官员吟的。问是哪个官员,又推说天黑面生认不得了,事情才被遮掩过去。

事后刘辩觉得很奇怪何进的态度,自己如果才高八斗的话,那应该对何进很有利才对。因为这样自己继承帝位的机会会更大了。何进一直想的不就是让自己继承帝位,他好执掌朝政大权吗?怎么会对自己偶然表现出来的才华横溢那么的惶恐和紧张?

后来他才渐渐想明白,其实何进打破脑袋想让自己继承帝位,并不是因为他对自己有多么的忠心,他只是把自己当成了他最终掌握朝廷政权的工具。可是自己这件工具对他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梁冀(恒帝时期的大将军,曾拥立恒帝继位,却又因专权跋扈,被恒帝依靠宦官捕杀。)的下场近在眼前,他可不想到头来有个抄家灭族的结局。所以刘辩对他来说一定要能够继承帝位,可也要笨到他能够控制在手里才行。

上不得,下不行,陷入绝境的刘辩却并没有绝望。前世艰难生活的蹉跎,打磨出了一种坚韧的性格在他身上。面对暂时的不利局面,他选择了蛰伏和韬光养晦。在宦官、外戚


状态提示:第一章 少年心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