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宋道>卷八 靖康变 第七百一三章 借道

瞧着日子一天天趋寒,北风瑟瑟的滑州中,因为大宋全力备战的缘故也日渐喧嚣起来。

每日里,从东京汴梁开拔前往北方的军队和物资不可计数,从早到晚川流不息,城中百业也受此影响渐渐繁荣,只是黄杰看见如此景象忧在眼里愁在心中。

自打从金国走了一遭,黄杰便也知道这北地的契丹也好,女真也罢,因为生存习性的缘故,生性喜寒不喜暖,更不耐热战,所以自打秦汉以来,但凡北方蛮狄南侵,时间十有八九都是选择在深秋或者寒冬。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说是这些游牧民族因为不善农耕,而游牧本身又是靠天吃饭,所以一旦遇着年景不好,碰上了所谓的白灾(雪灾),人和牲畜冻病死伤,不得已才会选择南下侵略中原。

对此说法,黄杰自然是嗤之以鼻,谁都知道这些蛮狄那一次南下是空着手,只用两肩膀扛着一张嘴来的?

还不都是骑着马、穿着甲,拿着兵器,背着弓箭,一路狂呼嚎叫烧杀抢掠而来!

所以,当前线有关金军不断往宋辽原先的交界之地增兵的消息传来,黄杰当真是忧心金军就此南下。

自打将花容他们派上前线之后,单是御车军的信道和视野便比原先扩大的至少十倍,对金军的部署和驻守、调动的消息也掌控得比宋军的哨探全面许多。差不多前后也就半个月的时间,突击学习过契丹语和部分契丹文字以及契丹军队形制的猎鹰们便也大致弄清了金军的部署情况。

毕竟此时女真人还没有弄出自己的一套制度,因此军队的架构、形制和旗号等等的制度适用的还是辽国的那一套。根据猎鹰探来的消息,盘踞在析津府一带的金军,实际上不足七万人,而且女真人实际上只有四万不到,其余的三万多都是由鞑靼、渤海、还有杂胡和极少数量的辽国汉儿组成的仆从军。

而随着萧干突然起兵拿下了燕京以东大部分地区,并控制了山海关(渝关)、滦河口和古北口这几处关内交通要地之后,金军的形势的确处于了一个较为被动的状态。

而且,直到这时,也是靠猎鹰他们也才探得,盘踞在大同府的耶律淳实际上也没闲着,虽然风传耶律淳因为逃离析津府时因为怒急攻下而落下了病根,到了大同府后便一病不起,但如今大同府的辽军却是在积极备战,并且在今秋的九、十月份连续出击,将之前跑路时丢掉的归化、奉圣两州(今河北宣化、涿鹿)夺回,将金军的战略空间生生压缩在了以析津府为中心,南至范阳、永清,北至儒州(今河北延庆)、檀州,东至蓟州(蓟县)这么一个区域内。

那么,如今说好听一点,这支金军是受到三面夹击,西有辽军、东有奚军、南有宋军,看似陷入绝境,犹如困兽。可对比起这以往辽金接战的双方战斗力比差,却又不难发现,如今的形式并非是三只狼围着了一头羊,而是一头饿狼被三只羊给堵着了。

如果狼还不是很饿,那么问题还是不很大,一旦这狼要是饿急了,恐怕后果就……难以预料了。

而叫黄杰看来,就眼下来说,金军与耶律淳的西辽虽是死敌,但双方不论是兵力还是实力上相差都是巨大。所以理论上看起来,金军若要突围,直接向西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萧干的奚国拿了古北口和滦河口,并且还扼守着便于骑兵行动的渝关(山海关),而且还是新近拉起大旗的势力,虽然号称有十万人马,却未必就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若金军当真想要突围,并且与如今的金国内地打通一条道路的话,那么挥军向东击破萧干的奚军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至于说大宋,本来在雄、霸二州并白沟一线就屯了二十万大军,如今更是不断将国内各地军队增援北上,怕是如今边界上的宋军已经超过了二十五万,向南对于金军来说,应该是最不明智的选择。

可是,黄杰却不知道为什么,随着天气的一日日变冷,心中的愁绪便一分分加强,甚至午夜梦回时也开始偶发金军南下的噩梦。虽然他发的噩梦与景象清晰、脉络明晰的奇梦有着十分明显的不同,但黄杰却认为这些模糊不清的噩梦同样具有预示未来的能力。

靖康元年的腊月十五,金军终于有了大规模的动作。

就在这日,金国西路军位于燕京的中军再次往范阳、永清一线增派兵力,还派出了约有万余名的青壮民夫随行,并且还派了使者要求大宋送上约定好赎买燕京所需的剩余钱财,并要求大宋派人前去接收城池。

然而根据宋军哨探的侦查得知,如今的燕京城只能算是一座残垣断壁的废墟,大宋方面要求的事项别说一件,便是半件都没能达成。

与此同时,前线的韩进宝也指派花容他们近探金军情况,从而得知金军在范阳、固安和永清三地驻扎的部队已经达到了四万之巨,并且其中至少三万是女真士兵。

得此消息,韩进宝急忙报给了中军的种师道、刘延庆与童贯,然而三人在商议之后,得出的论调却是未能达成一致。种师道认为,虽然金军南下的可能性不大,但宋军也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因此建议前线各部紧守各自防区,如金军有跨过白沟的动向则坚决抵御。

而童贯和刘延庆认为,金军如此动作意在施压,或许是想以此来讹诈大宋的钱财,之后或东或西,绝对不会南下。双方分歧虽然不能谈拢,但童贯的职权略高于种师道,便也在


状态提示:卷八 靖康变 第七百一三章 借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