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唐魔术师>第二百四十章 天不佑唐

时间不经细数,转眼,又经年。

一年过去,时间来到了贞观元年的秋收时节。

一封封的告急文书,从全国各地被送进了大唐帝都长安城。

“山东大旱,粮食绝收,百姓无以为食。”

“河南大旱,连续六个月,亢阳不雨,土地干裂,民无粮可食。”

“并州大旱,粮食绝产,种不入土。”

“蜀中大旱,自春至秋,未见一滴雨,百姓无以为继,无粮可食。”

“关中、陇右大旱,祥符旱魃(ba)再现,草木皆枯死,粮食断绝。”

整个大唐帝都,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办公之所太极宫,大唐重臣办公之所弘文殿,顿时忙碌了起来。

大唐皇帝李世民在接到了各地的告急文书之后,第一时间就诏令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房玄龄,尚书右仆射、刑部尚书杜如晦从全国各地的储备粮仓调集粮食,救济地方。

虽然这次旱灾来势汹汹,席卷全国,各地的告急文书也写的十分紧急,但是无论是大唐皇帝李世民,还是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内心里都十分淡定,一点儿都慌张。所有人都知道大唐各大粮仓中储备的粮食,是足够全国百姓一年食用的。

隋朝末年时,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大唐虽然起事最晚,但是准备却是最充分。按照当时的太上皇的军师,永安王李孝基的谋划,大唐从隋炀帝大业初年,就开始准备,储备粮食、布匹以及各种军械,几近二十年,以备征战天下所用。大唐定都长安,建国,当时大唐仅仅是粮食储备就足以供应当时的大唐八十万大军吃上十年。大唐建国之后,虽然剿灭各地割据势力。一直战事频仍,四处征战,但是大唐建国后数年间,大唐统治区内的粮食却是连年丰收。足以自给自足。因此如今各大粮仓之中的粮食,储备充足,这让大唐皇帝李世民和文武百官都有着绝对的信心应对今年的旱灾。

不久,救灾的粮食就陆陆续续运往了大唐各地。灾情得到控制,没有大唐百姓因为旱灾骤然降临。而被饿死。

时间太窄,指缝太宽。时间奔流不息,转眼间,又来到了第二年秋收时节。如同上一年的情况一样,全国各地的告急文书,又一次被送进了大唐帝都长安城。

“山东、河南大旱,连续十八个月,未见一滴雨,河干井枯,赤地千里。”

“陇右、关中、并州大旱。种粒绝收,人多乞食。”

大唐皇帝李世民走出了大唐帝都长安城,走到了长安城外的田地里。头顶是暴虐的太阳肆无忌惮的张牙舞爪着,脚下是干涸的土地,没有任何的水分,裂开了一道道的缝隙,显得异常的丑陋不堪。大唐长安城门外汇聚了大量的想到大唐帝都长安城乞讨的灾民,所有人都面色枯黄,嘴唇干裂,眼神无力。似乎对于上天安排的这两场大的旱灾,无能为力,只能被迫认命。

大唐皇帝李世民返回了太极宫,他无暇感慨“大唐的多灾多难”。而是依然决然的下诏,命令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房玄龄,尚书右仆射、刑部尚书杜如晦尽快将各地粮仓之中储备已经不多的粮食,全部运往各地,救济灾民,务必不使大唐百姓饿死一人。

待粮食全部运出。各地旱情都得到缓解之后。大唐皇帝李世民在太极宫内召见了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房玄龄,尚书右仆射、刑部尚书杜如晦,户部尚书裴矩严令道:“朕要求各地必须加快兴修水利,明年我大唐是无论如何不能再经历旱灾了。大唐各地粮仓的粮食储备已经告罄(qing),如果再有旱灾,我大唐将面临无粮可救,我大唐百姓也将面临无粮可吃的地步。”

转眼时间来到了贞观三年的秋收时节,大唐风调雨顺,几场甘霖过后,大唐所有的农田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粮食丰收,似乎已经成为定局,可是谁曾料想,一场蝗灾,骤然爆发,席卷全国。蝗虫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蜂拥而来,饥不择食,过境之后,寸草不生,庄稼粮食被吞噬一空,百姓想扑灭捕捉都来不及,树上的树叶也都尽被吃光,就连树皮,小一些的树枝,也被吞吃干净。

全国的告急文书再一次如同潮水一般汇聚到了大唐帝都长安城,汇聚到了弘文殿,汇聚到了太极宫。

太极宫,大唐皇帝李世民拿着那一封封看似轻薄的告急文书,内心里沉甸甸的,长时间的默然无语,他心中暗道:“老天啊,你为何如此为难我大唐啊?如果你对我李世民不满意,可以加诸于苦难于我一个人身上啊,为何要让我大唐百姓轮番遭受这等劫难呢?”

弘文殿,也没有了以往的忙碌,所有人都异常的沉默。上至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房玄龄,尚书右仆射、刑部尚书杜如晦,下至普通的行走、文吏,所有人都明白大唐粮尽了。连续两年的旱灾,大唐的粮仓储备在供应全国四百万百姓两年的粮食之后,彻底的耗尽了。今年的蝗灾,大唐已经无粮可发,无粮可救了。一股悲哀的情绪,在整个大唐弘文殿,整个大唐帝都皇宫,整个大唐帝都长安,整个全国弥漫。

而大唐各地的灾情,却没有得到任何的缓解,反而已经到了愈演愈烈的地步。

“九月,山东、河南遭受大规模的蝗灾,农产绝收,田园荒芜,饿殍(piao)载途,白骨盈野。”

“九月,关中、陇右遭遇多年不遇的蝗灾,种粒皆绝,人多流亡,因饥成疫,死者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章 天不佑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