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坦克启示录>第八百五十七章 炮兵对决(下)

在对战双方激烈拉锯的时候,因为地形条件限定了双方部队的活动区域,炮兵较一般的战斗发挥了更多的效力,而在这个炮兵对拼的时候,苏军战士或许也该感谢一下这个该死的天气了,毕竟要是德军向着他们的位置以燃烧弹进行覆盖式打击的话,那么以他们的防御纵深,是肯定招架不住的。

虽然这边的苏军可能会真的有少部分人想到这一点,但是在另外一边作战的苏军战士,可就根本不会这么想了——

在紧邻树林的一边,双发步兵的交锋还处在如火如荼之中,但是和正面桥头拦截德军反坦克炮兵相比,位于此处使用迫击炮的苏军战士可就对这场大雨一点好感都没有了。这也都是由于视野的遮蔽,导致他们根本分不清距离稍近的目标是哪一方的部队,而距离远一些的部队,则完全就是看不见了,因此他们只能做一些概率性的火力压制射击。

但是对于一些稍有经验的老兵来说,重机枪的概率性扫射和这种迫击炮的打击的威胁其实都不大,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周围的情况,躲避这二者并不算太难。而有了大雨这个天然屏障的保护,他们在完成这些动作的时候则是更加得心应手。

不过呢,在德军士兵盯着炮火英勇向前的时候,苏军战士却被德军的炮火炸的焦头烂额,有的时候甚至都被炸得抬不起头,更不要说有效地阻击德军的冲锋了。那么,同样都是炮兵,为什么双方所发挥出来的差距那么大呢?

要说的话,这件事还真赖不到炮兵们的身上,而是双方攻守身份所决定的。德军的士兵处于攻势,可以挑选的攻击角度千差万别,如果遭到了苏军炮火的锁定,完全可以在第一时间就更换进攻的角度。但是在这样的大雨天里,火炮重新瞄准的速度是肯定跟不上这些士兵转移的速度的,这也就造成了速度的迫击炮时常会对没什么敌人的区域进行射击。

但是身为防守方的苏军可就没那么好运了,由于需要防止德军从两侧的坡道上溜过,所以苏军这边架设防线很长。但是防线长归长,可是结合地形因素所能对德军进行有效打击的要点却不是太多。因此,德军炮兵只要在一些前线观测手的配合之下,用不了几次校正,就能摸清苏军的部署的几个重点位置,而向着这些重点位置一直倾斜火力,也就是这些迫击炮唯一要做的事情了。

一发接一发的炮弹落在苏军的阵地之中,就连弹药箱都被整个炸翻起来,苏军战士只能捂着自己那冻手的钢盔,死死地蜷缩在一角,而那些没有钢盔的战士,只能祈求不要有那一块弹片直接飞向他的脑袋了。

可以想象的是,要不是安东早就命令他们将战壕尽力挖深一些的话,光是这德军迫击炮的炮火就已经足以对他们造成很大的伤亡了。但是躲在战壕里面获得安全的同时,去也不是那么好受的——由于降雨量实在太大,几乎所有区域的战壕都已经严重积水,其中较为夸张的地方已经完全可以在里面蹲着潜水了。就算是稍好一点的地段,也都完全没过脚踝了,若不是忌惮德军的炮火,任谁也不会想在这样的一道‘沟渠’之中作战。

虽然一开始还有战士打算将战壕之中的水排到一边的河道之中,但是在挖通战壕之后他们才发现这根本就是徒劳的。因为当时由于情况紧急,安东只得命令部队尽全力深挖战壕,但是这也导致了工作量的不平均。就算是在一条战壕之中,深浅不等之处也比比皆是,因为这个条件所限,战壕之中的积水根本就就排不出去。

除此之外的,雨水也让泥土更加的松软起来,那些本来在战壕两侧夯实的泥土也渐渐崩落,在德军炮火的轰击之下,更是脆弱的不堪一击。有的时候,只需要一发威力不大的迫击炮弹,就能直接将一段战壕给填平,这可是在一半天气之下,完全不会发生的事情。

当然,说道泥土松软所带来的困扰,不只是苏军,德军战士这边也是存在的——由于这一处在上次苏军还是进攻方时的作战就是一处主战场,所以地面上被炸出来的弹坑根本就是多到数不过来。这些弹坑本来可以在一般天气下成为德军战士前进路上的好帮手。但是在大雨的影响之下,这些弹坑摇身一变,立刻成为阻挡德军前进的泥潭。

由于这些弹坑都是被炸出来的,周围的土壤本来就已经相当松软了,在被雨水渗透之后,上面一层松软的泥土就会变成泥浆,只要是踩进去,就会对行动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呢,在大雨的作用之下,很多小的或是经过数次爆炸已经变形的弹坑都已经被雨水填平,德军战士在真正用踩上去之前,根本就分辨不出来那是不是一个真正的泥潭。虽然踏入泥潭也大多只是狠狠的摔一跤之类的下场,不会对生命产生什么威胁,但是对于推进的节奏却是一种莫大的阻碍。

至于那些大的弹坑,估计只有傻子才会钻进去躲避炮火。因为经过雨水的湿润,只要是人跳进去,在没有其他人或是道具的帮助下,几乎就是无法从里面逃出了。湿滑而泥泞的土壤只会让你在原地打滑,不论你使出多大的力气都没有任何区别。试想,当一个人看着他的队友一个一个向前冲刺,而他自己却只能在一个大泥坑里摔跟头,这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或许对很多人而言,这要比让他挨子弹还要痛苦也说不定。

苏德双方炮兵的对弈还在持续着,没有任何停下来的意思


状态提示:第八百五十七章 炮兵对决(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