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落定一子,“你的胆子不小,但凭一己猜疑就敢炸松柏林?”
“之前,儿臣令祝重八等人查看过,里面除了有一座闲置的柴房小院,再无其他。父皇不觉得奇怪么?那林子连周围的百姓都不进去,为什么里面会有一个柴房?这本身就有问题。
炸一炸,于我没有什么损失,更不会有任何伤亡。没有东西,就是损了几颗火蒺藜,可若有东西,那就是意外的收获。”
她一早就对那林子了若指掌,她看似激愤下的冲动,实则是经过深思熟虑。
皇帝不动声色,面上瞧不出任何的喜怒,“被你一闹,敏王世子、安成候世子、铁骑大将军乃至是谢阁老等人都被困在暗楼,如今被御林军从里面搜查出来,丢尽了朝廷的脸面。”
安成候池伦、铁骑大将军温修远、谢阁老……这全都是朝臣重臣、能臣,温修远就手握五万铁骑军,这一次,朝廷重臣们的脸面丢到姥姥家了。
“父皇,朝堂病了?”
“朝堂病了?”
皇帝沉吟。
“大燕自天乾帝、雍和帝又到正兴帝,三代帝王日子太过安逸。对外,朝中有虎将镇国;对内,更有明君坐堂,也至权贵门阀、名门世家人性堕\落,道德伦丧。”
三代帝王兢兢业业,个个都是明君,可朝堂却出事了。
谢阁老,一代名门、清流之首,竟夜宿暗楼,身为文华阁大学士、两朝元老,堕落如厮,可见其他人也在堕落。
没有永远繁荣的世家,也没有永远会一尘不杂的清流。帝位更替,朝堂变换,盛世该是让寒门学子为国效力。他们才是真正能为百姓所虑之臣,只有更多的百姓吃饱穿暖,才是真正的盛世。否则,这天下的繁荣昌盛便是假象,这只是世族、权贵的繁华安宁。
江若宁问道:“父皇可曾令户部做过人口调查,知晓大燕有多少百姓,而各地百姓年收入几何?每年能吃过几回肉?他们又有多少地耕种?”
皇帝黯然。
江若宁望着他,“儿臣告诉父皇一些答案如何?”
“说来听听。”
江若宁吐了一口气,“就以奉天府青溪县为例。我小时候住在河塘村,河塘村原是河、唐两姓之地。正兴初年,唐姓人家出了一富商,他在盐亭县发了大财,在那边置下了二千亩的族田,将他的百余族人尽数迁往盐亭县定居,便是祖坟也一并移走。唐家的二百亩良田就转卖给河氏一族。
河家有族人一千零八十三人,所有能耕种的田地约有八百亩,另有山上的荒坡可种植果树,能种瓜豆不计。河氏族里虽有良田八百亩,却有五百亩是族长家的,也就是说,族里一千人只拥有三百亩田地。
如我姥姥一家,有十余口人,只得五亩中等田,每年要向族长家再交三成五的租子,官衙要收人头税,是按亩收取,一亩收一成、又要收平安税,再是一成,还要收粮食赋税,这是朝廷规定的一亩得一成五,也就是说,我姥姥一家忙活一年老头,向族长与官府就得交七成的税赋,自家只能余下三成。”
羊大总管听到这儿,这只得三成是归自己的,等同一家十几口人,只种了一亩五分地,这如何够吃。没想到凤歌公主幼年时过得如此清苦。
江若宁又道:“仁和镇有十五个村子,共计人口一万一千三百余人,统共有上等良田一千八百亩,中等田三千七百亩,下等田三千二百亩。其中,被握在大户人家的田地是六千六百八十亩,就算个六千七百亩。父皇且算算,真正属于百姓的田地又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