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郡之内刘仁轨誓师大会完毕之后便是带领着海军内陆舰队,北上清远。刘仁轨确实不愧是骨子里天生自带海军指挥光环的智将,随着刘仁轨只有十七岁,但是看着地图,他的思路却清晰无比。
一点也没有新手,战场初哥的胆怯。观摩着地图刘仁轨便是决定内陆舰队从太湖根据地出发,兵分两路。一路沿着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北上进入清远相助李靖抵抗李子通的三十万大军的南下。而第二路,则由他亲自率领沿着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南下,与徐世绩联手击破余杭郡这个京杭大运河江南段的终点。
同时借由余杭出海口进入黄海,沿着大海北上两路同发,进入崇明岛,攻占海陵郡,直捣李子通的大后方,大本营江都。逼迫李子通率军回救,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
当然了这个决定是艰难的,曾经的刘仁轨纠结了一天一夜。这个时代的船只根本就无法抵御大海的咆哮,可以说在大海里北上无疑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相当于死中求活。刘仁轨知道在大海这个人类未知的领悟率军北上,难度系数很大。
大海里的危险是无法预知,无法抵抗的。但是刘仁轨也通过帝洲的命令清楚的知道了帝洲如今面临的困境,可以说这一次他有一搏的理由。刘仁轨清楚大海行军这并不是首例,三国之时辽东太守公孙康就曾经跨海击青州。
但是在中原这片土地上海军一直被人们所遗忘,所以今日刘仁轨分兵从京杭大运河北上,与从海路北上,正是应了兵法之中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特点。刘仁轨清楚一旦他能够跨海成功,就可以缓解帝洲的压力。
想通这一点的刘仁轨觉得这是报答李承训知遇之恩的时候到了,故而下令分兵北上。在这个大唐,在这个隋末,终于有了一支敢于向大海伸出触枝的军队或者说势力了。
此刻在战舰上小心翼翼的刘仁轨绝对没有想到,他这一次究竟是做出了如何的壮举。年轻的刘仁轨绝对没有想到这一次的出海,让他在以后得大唐帝国位高权重。也同时开启了海军火速发展的时代。
海军一直以来都是中原政权的短板,中原王朝的统治者们根本就没有在乎海军这个军种,或者说他们的心只在这看的见的大地之上。但是通过阅读李承训的留下的手稿,刘仁轨心里确实对于蔚蓝色的大海充满了向往。
通过手稿。刘仁轨知道在这个中原之外还有大陆,还有国家。这也同时让刘仁轨明白了李承训建立海军的目的,虽然这一切李承训并没有明说,但是刘仁轨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二五仔。
从手稿的语气方面以及留下的蛛丝马迹上,刘仁轨便是察觉到了李承训的惊天野心。所以刘仁轨知道海军在他日一定会有些巨大的作用。自己也能够因海军这个军种而名垂千古。
受到了李承训的影响,这个时候的刘仁轨也是马汉海权论的忠实拥护者。带着百倍的信心和忐忑,刘仁轨开始了对于蔚蓝大海的征服。
内陆舰队的船只是李承训下令让葛施召集铁匠,木工,船工们修建的五牙巨舰,五牙战船是隋朝最大的主力战船,可容战士八百人。由隋朝大将杨素筹措、打造。
“五牙”实际上是指战舰有五层结构,高百余尺。左右前后设置六台拍竿,高五十尺。每根木桅顶系巨石,下设辘轳。战斗中和敌舰迫近时,可以迅速用辘轳把巨石放下,砸坏敌船。若一击不中,也可迅速收起再放。若敌舰四面包围,还可以“六管齐下”,其战斗力之强,可见一斑。
五牙巨舰在隋朝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战争也推动造船业朝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刘仁轨熟知历史,他自然清楚杨广与杨素南下灭陈的过程。
公元588年,隋军五十余万人。水陆并进,大举攻陈。杨素统领的长江上游水军,自永安发船,出三峡。顺江而下,船多势大,锐不可挡。在延州,隋陈两军展开决战,隋军以四艘五牙战舰冲击敌阵,先后用拍竿击沉十余艘敌船。俘敌二千余人,陈军闻风丧胆。不久,隋灭掉偏安江南的陈王朝,统一了全国。
这一次由刘仁轨率领北上的舰队除了五牙巨舰之外,还有比五牙战船次一等的黄龙船,可载战士一百余人,以及平乘、舴艋等各具功能的战船。这一次刘仁轨麾下海军尽出,逆流北上只为扬威。
当然了这时候的五牙巨舰并不是杨素建造的五牙巨舰可以比逆的。通过李承训的改进,如今的五牙巨舰拥有更大的龙骨,整体结构也越发符合力学结构,平稳程度呈几何上升。
毕竟在大海之中航行,就必须保证船只的坚固。使得五牙巨舰能够抵御大海之中的海浪冲击,以及海水的侵蚀。由于五牙巨舰的改进,刘仁轨内心的忐忑无疑是少了一份,心中对于李承训的相信带来的盲目之下,刘仁轨自信满满。
余杭郡。
此刻战火纷飞,徐世绩带领下的两个党卫军的师乃是见过了战争的精兵,丝毫无惧与余杭郡内士兵的人数之众。徐世绩看着眼前人数滚滚而来的敌军,内心深处闪过一抹坚韧,对于自己在李承训麾下的首秀。徐世绩看的非常重!
因为他是一个聪明人,自然能够看出在李承训麾下能力决定地位的情况。作为曾经瓦岗大将的他自然不愿意落于人下,所以徐世绩一直都在期盼着上战场,作为军人他清楚只有上战场才能获得战功,获得他急需的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