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重生之完美人生>第066章 血与火的年代

龙行天抬头看了看墙上的“天下为公”,他从桌上拿起了一个雪茄烟盒,从中抽出一支,拿起火柴盒从里面抽出了一根火柴。

刺啦一声,火柴头和火柴盒上的红磷发生摩擦后,一朵橘红色火焰升腾而起。龙行天用手里的火柴点燃了手里的雪茄,却没有把手里的火柴扔掉。雪茄白色的烟雾和火柴上的橘红火焰交相辉映,把他的思绪带入了那个充满硝烟和战火的血与火的年代。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古今中外,无论那场战争除了将士们在战场上的正面对抗外,还是一场国家资源的战争。长达八年的抗战所需的巨量战争物资使本就千疮百孔的华夏国民经济难以维持,因此国民党华夏抗日物资大多就依赖国际支援,支撑华夏抗日战场的全部战备物资以及大后方经济供应的运输大通道——滇缅公路,给中华民族抗战最终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了修建这条物资保障大通道,滇缅公路沿线约20万各族劳工被征集到公路上。由于严重缺乏施工机械,他们只能用自己的双手来修筑一条世界最崎岖的长达上千公里的公路。各族劳工中的绝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因为云南的青壮年大都已开赴中原参加抗战。

1938年到1941年三年之间,勤劳坚韧的华夏人民征服了滇缅边境恶劣的自然环境,征服了各种肆虐的疾病,在付出了十几万人的代价后,这条物资保障大通道才得以建成,在抗战中期,日军连续切断了滇越铁路和香港的补给线以及苏联援华运输中断后,滇缅公路成了华夏国内对外联系的唯一的通道。

1941年,日军占领越南,滇越铁路被切断,同月,随着苏德战争爆发,苏联象征性的援华运输遂告中断,12月,香港陷落,香港通往内地的物质补给被切断,是月,侵泰日军前出泰缅边境,对缅甸虎视眈眈……

“七七”事变以来,华夏抗战后方所需各种战略和各种民用物资:汽油、煤油、柴油、橡胶、汽车配件的百分之百,药品、钢材、棉纱、白糖、纸张的百分之九十,都须从西方进口。如果日军切断滇缅公路,断绝华夏同外部世界的一切联系,华夏国内的各种战略物资储存最多维持三个月,必将告罄。

1942年到1944年之间,为了保护滇缅公路这一国内战争物资运送的动脉畅通,华夏国民政府先后派出了30万装备精良的部队出兵缅甸与日军作战,在付出了近10万人代价后,全歼了缅甸日军,为华夏国内正面战场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缅战之初,以中央嫡系三个军为主力,以国内最精锐之第二百师为先导入缅作战。

1942年3月19日晨,日军一个快速大队分乘二十辆缴获的汽车和摩托车,大摇大摆尾追到缅甸皮尤河南岸,日本人根本不把英缅军的残兵败将放在眼里,他们连通常的火力侦察都省略了,就一路打着枪肆无忌惮直奔皮尤河大桥。伏在北岸的第二百师先遣营副营长曹行宪少校从望远镜里看得清楚,他把敌人车队放进伏击圈,然后猛一挥手,随着一声巨响,事先安放的几百公斤炸药将皮尤河大桥掀上天,桥上的汽车和人群好像下饺子一样纷纷跌下河去,埋伏在河堤上的华夏军队把暴风骤雨般的机枪子弹和炮弹泼向敌人,打得敌人来不及招架,就扔下许多尸体和汽车仓惶逃走了。

这一场由第二百师团先遣营率先阻击日军的大捷拉开了历时近三年的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与日军艰苦的抗战序幕,然而由于得到蒋介石全权授权的中国远征军的美方指挥官约瑟夫史迪威不了解中国的政治和国情,致使他与远征军中方最高指挥官杜聿明在战略思想上产生了分歧,同时他忽略了英国军队在缅甸战场上的消极作用,结果导致了第一次远征军缅甸战争的失败。

是役,在远征军全部撤退到印度境内后,据官方统计,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大名鼎鼎的国民党第二百师戴安澜也在追随杜聿明撤退途径野人山是以身殉国。

“当年我的父亲和刘老妖的父亲是第二百师团的两个王牌营的营长,他们在第二百师团随杜聿明将军向野人山撤退的时候,在一次日本鬼子的追击中担负了阻击日本鬼子的追击,掩护大部队像野人山方向撤退的任务,据我父亲讲,那一场战斗打的很残酷,阻击任务完成后,他们也被鬼子切断了追赶大部队的路,只好向鬼子军力薄弱的方向转移,当时他们都没有想到,这次转移让他们与永远的失去了重返家乡的机会……”

龙行天微闭着双眼,似乎在回忆他的父亲带领他的部队在缅甸的深山老林里一方面要与追击而来的鬼子战斗,还要与深山老林里不可预知的危险作斗争的艰苦岁月。

“我父亲和刘老妖爷爷带领他们的部队在深山中钻了一个多月,一路南下逃到了缅甸的南疆一个海港,到那里的时候,他们的部队几乎弹尽粮绝,为了摆脱背后的追兵,他们在海港冒险打劫了一艘缅甸军的军舰,在海上漂泊了很长时间,也许是老天保佑,他们奇迹般的摆脱了鬼子海军的围追堵截,最终来到了这个岛上,那时这个岛上只有岛东有一些当地的土著居民,岛西完全是一片荒山……”

龙行天深吸了口烟,他从面前桌子的抽屉里拿出一个相册,翻开后递给了李伉,李伉接过相册,发现里面有一张已经


状态提示:第066章 血与火的年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