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中华古代名人录>君王篇之翳(前410~前376年在位)

1人物简介

越王翳(?─前375年)[1]又称越王不光[2]、越王授[3],为战国时期越国的君主,朱勾死后,太子翳即位为君主,前410年至前375年在位36年。他在位期间,越国依然称霸中原;晚年内外局势悪化,霸业逐步衰败,被迫返回江南。他被杀害后,越国陷入内乱外患的动荡岁月。

2生平

王翳七年(前404年),越王翳凭借强盛的军事实力,趁齐国执政者田和地位尚不穏固,发兵讨伐齐国。当时,缯国(今山东枣庄)倚仗齐国的势力,轻视越国。越王翳闻讯大怒,下令讨伐缯国,一战将其攻灭。

王翳二十年(前391年),齐国田和将齐康公迁于海岛,夺取整个齐国。越王翳发兵进逼齐国边境,齐国大将向田和请求反攻越军。田和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回答:“先君有遗令曰:无攻越!越,猛虎也!”不敢与越国正面交战。

王翳二十五年(前386年),周安王正式承认田氏齐国为诸侯,田齐虎视越都琅琊。越国面对齐、楚日益强盛,在中原难以维持霸权;而吴国旧贵族图复仇,必须加以防备。琅琊远离江南,军队和物资运输都很困难。权衡再三,于王翳三十三年(前378年)被迫迁都吴(今江苏苏州),加强对吴越地区的控制。同时,北方的越人开始大批返回江南,并迁居到岭南。但是,越国并未放弃琅琊,依然视作北方都城。

王翳三十六年(前375年),越王翳的弟弟豫,为了继承王位,连续谋害三个王子。[4]随后,豫又挑唆越王,企图除掉太子诸咎,遭到越王拒絶。七月,诸咎担心自身被害,索性率领军队赶走了豫,又包围王宫,发动宫廷政变。越王翳被诸咎杀害。十月,越国人杀死太子诸咎,越国陷入内乱。在吴地的越国人拥立诸咎之子错枝为王。

控制越国。目睹多次宫廷政变和杀戮的错枝不愿意继位,就逃亡到丹地的洞穴中。追随而来的大臣,久劝不出,就以烟薰的方法迫使他出来。错枝被推举为越王,戴上王冠,小心翼翼地登上车,对着上天大声呼喊说:“君位啊!君位啊!还是不可以交给我啊!”之后他似乎也在力求逃离此王位。

越人不甘让吴人操纵越国政治,前373年,留在越国故地的卿大夫寺区率兵平叛,杀死祸首豫,又进入吴地,打击了吴国旧贵族并废黜错枝,拥立了越王翳之子之侯(又名初无余)为越王[5],号称莽安。

十年后,公元前363年,寺区的弟弟思又弑杀了之侯,拥立其弟无颛为越王。从“诸咎之乱”后,宫廷中不断上演弑君弑父的悲剧,越国贵族间的互相残杀,造成越国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经济倒退,越王句践开创的霸业也走向衰落。以致越人不能控制自己,让吴人出面,此时吴国人逐渐掌握越国的政治。

近年来出土的越王青铜剑当中,又以越王翳在位时期所制作的数量最多。

3家庭

父亲:越王朱勾

兄弟:豫

儿子:太子诸咎(嫡长子)

孙子:越王错枝

前任:父——越王朱勾

继任:子——诸咎

注释

1.^此从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定越王翳在位年。一作前411年-前376年。

2.^详见浙江出土的“越王不光剑”。

3.^详见《吕氏春秋》审己篇。

4.^见《吕氏春秋》审己篇。

5.^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翳三十三年迁于吴,三十六年七月太子诸咎弑其君翳,十月粤杀诸咎。粤滑(案:“滑”通“汨”,乱也。),吴人立子错枝为君。明年,大夫寺区定粤乱,立无余之。”《庄子》所说的“越人三世弑其君”即指此事。

参考

杨宽《战国史》,台湾商务印书馆

《新译吕氏春秋》,台湾,三民书局

《古本竹书纪年译注》,中国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


状态提示:君王篇之翳(前410~前376年在位)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