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人,生卒年不详,身份为墨家“墨辩”。是墨子的学生,深受墨子欣赏,曾推荐去卫国做官,官至卿。后因卫君不用献言,放弃俸禄回到齐国跟随墨子。相关事件《墨子·耕柱》:“墨子使管黔滶游高石子于卫,卫君致禄甚厚,设之于卿。高石子三朝必尽言,而言无行者。去而之齐,见墨子曰:“卫君以夫子之故,致禄甚厚,设我于卿。石三朝必尽言,而言无行,是以去之也。卫君无乃以石为狂乎?”墨子曰:“去之苟道,受狂何伤。古者周公旦非关叔,辞三公东处于商盖,人皆谓之狂,后世称其德,扬其名,至今不息。且翟闻之,为义非避毁就誉,去之苟道,受狂何伤?”高石子曰:“石去之,焉敢不道也。昔者夫子有言曰:天下无道,仁士不处厚焉。今卫君无道,而贪其禄,则是我为苟啖人食也。”墨子说,而召禽子曰:“姑听之乎!夫倍义而乡禄者,我常闻之矣,倍禄而乡义者,于高石子焉见之也。”这件事是说,有一次,墨子让弟子管黔敖推荐高石子到卫国去做官,卫君给他的俸禄很厚,而且任命他为卿。高石子多次积极向卫君提出治国良策,可卫君却不采用,于是高石子离开卫国到齐国去,他拜见墨子说:“卫君因为先生的缘故,给我的俸禄很厚,位至卿位,可我多次建言献策他却不加采纳,所以我就离开了。卫君恐怕将会认为我很狂妄吧?”墨子说:“只要走得合理,即使受狂妄之名而又有什么呢?古时候,周公旦觉得管叔的行为不对,辞掉王公之职,东行居住在商奄之地,当时人们都说他狂,但是后世却都称颂他的美德。而且我曾听说:为‘义’并不是避免毁谤而要求他人赞美的。如果走得合理,虽受狂名又有什么伤害呢?”高石子说:“我的离去怎么敢不遵循正道呢?从前先生曾经说过:‘天下无道之时,仁人不应该处在优厚的地位。’今卫君无道,如果我贪图他的爵禄而不离去,那我不是在白食他人的粮食了吗?”墨子很高兴,就把大弟子禽滑厘召来,称赞高石子说:“背义而求禄的,我曾经听到过;但是背禄而求义的,我今天见到高石子了。”在这个故事里,高石子的人格形象和胜绰正好掉了个个,他品行纯洁高尚,坚持正义,不为功名利禄所动,表现了知识分子崇高的气节。从墨子对高石子离卫去齐的举动大加赞赏并悉心劝慰的情况,我们也可以看出墨子“义胜于利“的价值观和”从道不从君“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