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中华古代名人录>君王篇之帝舜
大方桌下,有一口井,水面上露出一块不足一米的小山头。1976年济南市冶金局宿舍建设中,此古迹已湮灭.1976年,济南以舜字命名的地名、店名仍然很多,舜耕小学、舜耕中学、舜耕路、舜井街、舜井等皆可考究,可见他老人家的影响之深[5]

争论二:山西省永济市中条山

舜都蒲坂南之历山,在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南的中条山西端,舜所耕处,今历山村在(今划归芮城县,)。永济历山是古籍记载最早的历山,山北面有“二妃坛”,为祭祀娥皇、女英处,又称娥皇女英陵。

《史记·五帝本记》说:“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东汉郑玄说,历山在河东。此河东即山西永济(古蒲州),汉为河东郡治,郑玄为东汉人,史学界多认为郑玄河东即此。永济历山见于史籍最早,《山海经·中山经》中记道:“薄山之首,曰其甘枣之山。……又东二十里,曰历儿山。”毕沅说:“此薄山即山西蒲州山。”历儿之山“即历山也,在今蒲州府南。经云历儿者,语之缓。郦道元《水经注》独云:郡南有历山,谓之历观。舜所耕处也。郦道元评其他地方历山云:“余案周处此志为不近情,传疑则可,证实非矣。安可假木异名,附山殊称,强引大舜,即比宁壤。”

争论三:山西省沁水县历山

《史记》记载:“舜生于蒲阪(今永济市),渔于获泽(今阳城县),耕于历山。”总面积为4000亩的绝顶平坦,天然绿色草地如毯,山巅有舜耕历山遗迹、古庙碑记、南天门、斩龙台等胜景。站在舜王坪最高峰——南天门,可朝观日出,暮看晚霞,遥望黄河。夜晚登坪,可观星辰,犹如亿万明珠笼罩大地。山道中,鸟语撩心,花香醉人,奇趣无穷。春夏秋冬,四季有景,加之新增建了野人山庄、蒙古包等景点,使游客登山览胜,留连忘归。清版《县志》曾记载:“古帝躬耕处,千秋迹已迷。举头高山近,极目乱峰低。花开闻幽径,泉水过远溪。黄河遥入望,天际一红霓。”

争议四:安徽省池州市历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传说远古时期舜帝初耕于此,贤名远扬,尧帝前来拜访,请求舜下山辅佐朝政,舜始不肯,交愠怒而去。后尧帝再三恳请,舜感其诚,出山理政。后人为纪念尧舜二帝求贤、躬耕胜迹。命此山为“舜耕山”,命尧帝渡河处为“尧渡”(即尧渡镇)。“历山遗泽”自东流建县以来一直是该县八景之一,唐宋以后,道、佛两教徒来此建庙立祠,无数文人墨客前来寻幽访胜,吟诗作赋,写景抒怀,在千百首诗词中,北宋政治家、文学农范仲淹《舜祠》一诗写得好:“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功;禹终平洚水,舜载治熏风;江海生灵外,乾坤揖让中;乡人不知此,萧鼓谢年丰。”后人将导真观前的一口大雨不积滴水、常年干涸的石池命名为“舜池;随首千百年的物换星移,寻真观、草规庵及舜祠早已废圮,唯尧池、舜池却依旧是史料记载的风貌。

争议五: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历山

鄄城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开发较早的区域之一,素有“古鄄”之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五帝时期。《太平环宇记》载:“濮州,今治鄄城县。古昆吾旧壤,颛顼遗墟。”《吕氏春秋》载:“尧葬谷林,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谷林、河滨、雷泽、历山均在菏泽境内。《左传》载: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夏商时天下分为九州。鄄城属古兖州之域。

争议六:浙江省永康市历山

山中建有舜池等有关“舜”的相关景观,暂未发现有历史资料相关

捕鱼之池——雷泽

争议一:山东省菏泽东北

雷泽在山东菏泽东北,又名雷夏泽。北魏时,“其陂东西二十余里,南北十五里”。自宋代黄河常于曹、濮一带溃决后,雷夏泽即为黄河泥沙所淤涸。雷泽: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据《金史·地理志》载:贞元二年(1154年)雷泽降为镇。从此不再设雷泽县。雷泽又称雷夏泽,最早见于《尚书·禹贡》:“雷夏即泽,雍、沮会同。”《地理志》曰:“在济阴城阳县西北。”《括地志》曰:“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雍、沮二水在雷泽西北平地也。”《史记·五帝本纪》曰:“舜耕历山,渔雷泽。”汉代始设成阳县,晋代改名为城阳,隋代更名为雷泽县。”雷泽县在今山东省鄄城县境内,其地在今之旧城乡。雷泽县古代属濮州,濮县旧址在今河南范县濮城镇,古代的雷泽位于旧城乡与濮州之间,今考证在菏泽市牡丹区胡集一带,菏泽现为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菏泽”原系天然古泽,为“菏山”和“雷泽”的简称,菏泽的名称来源藉此。

争议二:山西省永济市南

雷泽一说在今山西永济南,源出雷首山。蒲泽在历山即吴山之东而不在西,有一雷首山,但山下无泽。使雷泽山西说失去了事实依据的支撑。

争议三:甘肃省平凉地区

雷泽即关山天池。陇山山脉。又称六盘山,六盘山为汧水源头,汧水入渭河。所以古人又称陇山为汧山或岍山。也写作丱山,误作关山。关山在上古又称吴山、吴岳。《大荒东经》中讲雷泽在吴西,应是吴岳之西。考古学家范三畏先生据此考证,今甘肃平凉地区庄浪桃木山西麓朝那湫即雷泽。另外,庄浪县与伏羲、女娲活动地域古成纪(即天水市


状态提示:君王篇之帝舜--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