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龙风云据《述异记》中记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应龙最早出现是在先前的黄帝时期,《山海经》和《史记》就有记载。大意是以黄帝为首的黄河流域部落与以蚩尤为首的长江流域的部落发生战争,双方都使用各种神奇的动物来帮忙。黄帝这边的应龙擅长“畜水”,蚩尤那方也有擅长呼风唤雨之灵物,本领较应龙更胜一筹,大雨飘向黄帝这边。黄帝处于弱势,就请天女“魃”帮忙止住了大雨,一举歼灭蚩尤部落。应龙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杀了蚩尤和夸父。由于战争消耗能量过大,再也无力振翅飞回归天庭,就悄然来到南方蛰居在山泽里。龙属水性,所句之地,云气水分自然而然会聚起来,这就是南方多雨的缘故。许多年后,应龙复出,助天禹谭水脉,开江河,成为治水功臣之一。《山海经校译》相关文摘: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①,杀蚩尤与夸父②,不得复上,故下数旱③。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①应龙:传说中的一种生有翅膀的龙。②蚩尤:神话传说中的东方九黎族首领,以金作兵器,能唤云呼雨。③数:屡次,频繁。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①,逮之于禺谷②。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③,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①景:“影”的本字。②逮:到,及。③又杀夸父:先说夸父因追太阳而死,后又说夸父被应龙杀死,这是神话传说中的分歧。3鹰城你知道平顶山还有一个雅称——鹰城吗?提起鹰城不得不提“应国”。考古工作者上世纪80年代在滍阳镇考古发掘出一个古应国城址,出土了一批带文字的文物,上面刻有鹰字和鹰形图案。古文字中“鹰”和“应”通假,是一个意思。“鹰城”,因此得名。应,周代姬姓诸侯国。应字本作雁,甲骨与金文像人旁有一鹰状,说明应人本是以鹰为图腾的氏族部落,据史所载,应在商代即已立国。《史记·梁孝王世家·正义》引《括地志》、《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之说,以及《水经·水注》、《路史·国名纪六》、《舆地广记》等书,都曾提到《汲郡古文》云:殷时已有应国。今本《竹书纪年》载,盘庚七年,“应侯来朝”。西周灭商以后,周成王改封其弟于应,应便成了姬姓诸侯国。《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周大夫富辰言:“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邗、晋、应、韩,武之穆也。”杜预注:“四国皆武王子。”由此可知,西周应国是在伐灭商代应国之后,因其故地而封周武王之子所建立的。《国语·郑语》云:“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应是周王朝的南部屏障之一。应国(鹰国)遗址,位于今平顶山市新华区滍阳镇南。由于城址1964年已淹没于白龟山水库的西北隅,故对其形制和布局已难寻觅,其规模不得而知。关于应之地域,《水经注·滍水》云:“滍水东经应城南,故应乡也,应侯之国……彭水注之,俗称小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