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中华古代名人录>名贤篇之昆吾
顼之虚,夏后氏之世昆吾居之。”《后汉书·郡国志》云:“濮阳,古昆吾国也。”《晋书·地理志》云:“濮阳古昆吾国。”《隋书·地理志》云:“开皇十六年,分濮阳,置昆吾县,属滑州。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复置昆吾县,属濮州。八年,仍省入濮阳。”唐《括地志》云:“濮阳县古昆吾国也,故城在濮州西八十六里,濮阳西三十里,昆吾台在县西百步,相传夏昆吾氏所筑。”《山海经注》:“昆吾,古王者号。”《音义》曰:“昆吾,山名。”据是,则帝喾时所封之昆吾,盖颛顼之后,因昆吾山以为王国之号。夏,仲康时所封之昆吾,已降而为伯矣。帝厪时之昆吾始迁于许。盖樊之后,而奉祝融之祀者;待汤灭昆吾,而祝融已不祀矣。春秋之楚,既承陆终之后,春秋之卫,实都颛顼之虚。昆吾台虽在濮阳县西,实属昆吾之虚。昆吾观虽在卫之故都,实筑于濮阳城中也。《元和郡县志》云:“秦置东郡,理濮阳县。正东至濮州八十里,本汉旧县。”旧《唐书·地理志》云:“濮阳,隋旧县,武德四年分置昆吾县。五代,石晋自顿丘移澶州治。夹河复移濮阳县,入开州治。”天福三年⑥,自旧澶州移于夹河。四年,又移濮阳县于州之南郭。汉,乾祐元年(公元九四八年),移州就德胜寨故址。周世宗又移濮阳。罗泌《路史》亦谓:“澶之濮阳,昆吾之虚也。”今濮阳城中有昆吾台,即所谓昆吾这观也。顾氏《方舆纪要》云:“昆吾城在开州东二十五里。其地有古颛顼城,城中有昆吾台。台周五十步,高二丈。”《开州志》:“昆吾故城在州东二十五里,隋置。”《寰宇记》又云:“颛顼城在临河县东北三里。隋于城中置昆吾县。昆吾台在城中,高二丈。”又云:“解州安邑县有昆吾亭。”盖汤伐桀之时,昆吾以兵助桀,故有亭,非国也。又按:濮阳帝丘在春秋战国俱为卫都,秦汉以下属东郡,唐属滑州,石晋后始属澶州。宋时,昆吾台在临河东北三里,亦属今之滑县北境。自金大定七年,析开州之濮阳故城归于滑境。则昆吾之虚与县城、台、观均在滑县东北境无疑矣。

【注释】①埤苍——研讨语言文字的专书。三国魏张揖撰。埤pí皮

②老童——传说古帝颛顼之子。《山海经·大荒西经》:“有榣山……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

③祝融——古代传说中颛顼氏后,号高辛氏火正,老童之子吴回也·传说死为火官之神。

④锡——通赐。

⑤稔——rěn忍。事物酝酿成熟。《文选》梁朝任彦升奏弹刘整:“恶积衅稔,亲旧侧目。”衅,事端之谓也。

⑥天福三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出帝石重贵、后汉高祖刘知远等皆用过‘天福’这个年号。依上下文,此处应为石敬瑭的年号,(公元九三六——九四二年)。

2玉雕

昆吾玉雕:明代宋应星著有《天工开物》一书曾经写道“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昆吾玉雕在江苏乃至波及全国玉雕市场兴起。在当今市场上,颇受收藏家喜爱。[1]

昆吾玉雕品牌缔造者为出生江苏玉雕世家,独创玉雕艺术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的张建平大师。张建平也以“昆吾”为艺名。

张建平,艺名“昆吾”。昆吾玉雕品牌创始人,男,1966年生于江苏昆山,中国著名玉雕师,上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进入中央美院学习绘画。跟随黄鹤钟大师学习和中央美院进修的。多年,张建平不仅向大师学习了玉雕的制作技术,更是融合绘画艺术传承和创新了苏州玉雕的技艺精华。凭借着张建平自身的刻苦勤奋和自身的天赋,张建平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稳健时中规中矩,地庄平顺、线条板扎。灵秀时轻幻逸动,出坯利落,杀脚清爽。苏州相王弄玉器村给张建平提供了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但他仍在积累,厚积才能薄发与玉结缘,随着时光的流淌情致深意更浓,十余年的激情转换成一种自信,由于对玉雕各个工艺流程深得要领,讲究使用上等和田籽玉精工巧雕,在业界受到一致的认可以及倍受尊重,其作品更是受到广大艺术爱好者的一致好评。同时获得了玉石行业多次评奖,并在此基础之上诞生了“昆吾玉雕”这一品牌。

俗语有云“玉本天成,好玉不雕”。不仅仅是源于好玉的天然神奇,自然之韵味;更因为好玉的不可多得,可谓雕一分,少一分!可是,“玉不琢又不成器”,昆吾先生坚信这一点。因为昆吾知道,每一块璞玉都具有它天然神奇的鲜明特征,也就是其天下无双的唯一个性。“读玉于心”琢玉必先读玉,更求读玉于心!每一块玉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生命故事,在昆吾看来只有读玉懂玉,唯有在这种类似于与玉“初识相恋”的快乐中,才能细心品味、慢慢体会到玉本身天然的神态、特有的色泽,才能扬长避短更深层的表达出玉的内涵,成就一件理想的艺术品。世界万物都是瞬息万变的,多注意生活中事物的发展与变化,因为他们随时都会发生预想不到的事,也许就是在那不轻易见,出乎意料的瞬间查出灵感的火花。[2]

张建平生于江苏玉雕世家,幼承家学,醉心玉雕,其独创玉雕艺术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2000年创作和田籽料牌——“观音的心咒”,获苏州子冈杯铜奖,同年经上海朵云轩拍卖公司拍卖价185万成交。昆吾玉


状态提示:名贤篇之昆吾--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