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宦明>第二百二十一章 论功行赏

br>

伴随着一系列赈济灾民工作的展开。两位后宫娘娘在京城百姓中的声望达到了顶点。而具体负责此事的杨宁。原先因监军宁夏平叛及出使草原积下的声名更是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在整个京城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随着南北人流往來京城。这募捐赈灾一事也传遍了中原关外、大江南北。天下人都知道当今大明朝出了两位大慈大悲的皇后与贵妃。也知道还出了一个年少有为、深具才干的少年太监。

就连参与此次募捐救灾的各部抽调官员。在同僚邻里之间说起來也是颇受人尊敬和羡慕。让这些官员着实得意了一阵。而此事带來的还有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那就是一向如狼似虎、令人闻之色变的锦衣卫。由于参与此事。大大改变了在人们中的不好形象。头一次在民间出现了正面的赞扬声。

所有赈灾工作完成以后。所有账目清算下來。所有的实物物资全部发放完毕。但此次募捐所得的银两却剩下了不少。将近有十万两之巨。

杨宁却不想剩下这银子。思來想去。又和魏学增一商议。最终决定在京师四面远郊河面上选几处扼要的地方。以两位娘娘的名义建四座“功德桥”。将这些募捐银子全部花完。也算是添做了件造福于民、流芳后世的好事。

杨宁将此想法和李贵妃一说。李贵妃虽然嘴上犹豫。觉得有些太张扬。但杨宁哪还看不出她心里的乐意。也不再征得她的同意。直接命魏学增督办此事。

听说两位娘娘要为百姓建“功德桥”。刚刚得到了天大恩惠的灾民自然是一呼百应。青壮劳力云集报名。不要工钱也要來帮忙建桥。虽然此时是天寒地冻。但灾民中不乏能工巧匠。再加上人多。个个热情高涨、干劲十足。这“功德桥”修建的很快。看进度估计年前就能完工。

办完了差事。就该lùn_gōng行赏了。

遵照先前的承诺。杨宁命人在皇城大明门外广场上建了一座高耸的“功德碑”。将此次募捐救灾一事中的捐献者镌刻在了上面。由于人数实在太多。杨宁下令只将捐献银两超过百两的人名刻了上去。“功德碑”之名是求的隆庆皇帝的手书。

对于隆庆皇帝的字杨宁还是十分佩服的。笔力雄浑有力、字迹龙飞凤舞。同时杨宁也奇怪。看隆庆皇帝写的这几个字。还真不像是随时要死球的样子。莫非是那个叫玉阳子的妖道真有什么秘方吊住了他的性命不成。杨宁问李贵妃。李贵妃也说见到隆庆看他的气色倒比以前好了许多。这让杨宁心里不禁对历史到底如何演变又产生了疑虑不定。

在陈皇后与李贵妃的参与下。隆庆有旨。所有此次参与募捐救灾的内监、部堂官员、锦衣卫官佐。品秩全都升授一级。就连刚开始挨了杨宁板子、后來也为募捐赈灾出力的赵永清和郭正旭也不例外。但只有一个都察院八品知事顾兆则例外。

李贵妃得了消息。知道此人藐视、辱骂杨宁的事情。因此不但沒赏他。还直接免了他的官职。当然。他也沒参与后面的募捐救灾。不同于赵永清和郭正旭。杨宁从打了他板子之后便再也沒用此人。看到顾兆则的下场。赵永清和郭正旭不由都是暗自庆幸。相比于升官。觉得当初就算挨了几板子也是值了。

在颁旨赏赐有功人员的过程中。李贵妃故意放出风來。将这次请赏的人情全都做给了杨宁。众官员皆大欢喜的同时。对为他们请功的杨宁更也是心存感激。

而对于户部主事魏学增。在杨宁的关照下。则直接升迁了两级。一下成为了正五品的户部山东清吏司郎中。关于魏学增的升迁。杨宁是存了心思的。他本就是从山东清吏司主事位置上下來的。如今不但回到原部门。还升为了正五品郎中。可谓是大大的扬眉吐气。原來与他不和的山东清吏司郎中则调到了浙江清吏司。

之所以如此升迁魏学增。杨宁还存了另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两人十几天相处下來。原本有些恃才傲物、心高气傲的魏学增与杨宁的关系日渐亲近。对于杨宁处事的能力和手段也是佩服不已。

在一次两人闲下來一起喝酒时。魏学增酒酣耳热之际。与杨宁交了心。吐露了自己从山东清吏司主事位置上被卸了差事的真正原因。原來。这件事还是与山东水灾赈济有关。其中牵扯到户部山东清吏司官员与山东道地方官员贪墨赈灾银的事情。因为魏学增不肯苟同。便成了上峰的眼中钉。后被卸了差事。据魏学增讲。那户部尚书张本直与山东清吏司的郎中王泮都与贪墨有关。而张本直却是首辅高拱的人。

尽管早就听说赈灾银被有关官员贪墨的传闻。但此刻杨宁听魏学增揭露出來。不由仍是愤恨难平。灾民们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本來已经够惨的了。这帮子官员还要打本來就不多的朝廷赈灾银的主意。真是丝毫不顾忌百姓死活了。

听魏学增说此事牵涉到高拱。又有一位大九卿牵扯到其中。杨宁立刻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也看到了此事背后可以利用的文章。但却也知道此事不能着急。得慢慢來。因此。他便与魏学增商议。等募捐之事做完之后。lùn_gōng行赏时。将魏学增升为山东清吏司郎中。在那些贪墨的人当中按插一个钉子。以后伺机而动。

魏学增知道杨宁与他如此商议那是将他看作了自己人。他虽然性子孤傲。但却更是个聪明的。通过募捐一事他看到了杨宁的能力与胸襟。以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一章 论功行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