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兴大汉>第114章 证据

就在这时,屋外突然传来杨弘的声音,“里面的人听着,后将军有令,立刻出门受擒,给你们一刻时间,若是不然,格杀勿论。”

刘昌闻之,悚然一惊!来的果然不是什么贼寇,竟然是后将军的手下。

想想也是,在汝南的这一亩三分地上,袁术对郡中的掌控绝对是滴水不漏。

有着手下的数万精兵,还有家族数百年的经营,汝南在袁术的手中绝对是固若金汤。能在他的治下上门破户的也只有他和他麾下的实势力。

本来在发现不对的时候,刘昌已经抽出了长剑,将夫人护在身后,这时听说是后将军的手下,反而有些迟疑。

长剑在油灯下反映着光,青幽幽的,飘忽不定。

刘夫人问道,“君子,现在怎么办?我们出去吗?”

盯着夫人惶恐的面孔,刘昌一时间心情翻滚。

现在不知有多少人已经包围了住宅,生死就在眼前,带着家人冲出去是不现实的,不速手就擒还能怎么样?

虽然家中也有专门训练的类似于私兵的丁壮,可是一部分已经充当吕范的门客虽然归附孙策了;另一部分则被其二弟刘盛带出去护卫行商了,并不在院中。

想反抗也没有能力啊!并且如果举兵对抗,那就是赤裸裸的造反,性质就严重了。

这汝南可是袁术的天下,对抗只有死路一条。而今天事出蹊跷,等二弟刘盛回来了,多方打点一下,未必没有什么转机!

闪电一样的思考后,所有的打算化作了一声苦笑。

于是刘昌低声向着妻子说道,“真是无妄之灾!如今倒地是出了何事,还不可而知,不可卤莽动手。先出去听他说些什么,只要他们不立下杀手,弄清楚因果,等以后二弟回来了,自然会做出打算。”

只要稍微缓冲一下,刘盛自会找人求情。刘昌自信没有犯什么事,今天一事要不是误会,要不就是殃及池鱼,总之应该有回旋的余地。

见妻子也点了点头,刘昌便丢下剑来。镇静了一下心情,亲自开门,说着,“不知是何事?”

“空手,走出来!”杨弘却是不答,只是说着。

两人依言上前,到了院中,在火把的火光之下,杨弘举手一挥,带了二个黑衣人举步上前。

刘昌看了上去,发觉是长史杨弘。

杨弘可是弘农杨氏的族人,杨氏是天下少数几个能与袁家相提并论的世家,加上他长史的职位,杨弘在后将军府中地位可想而知。

这刘昌可入不了杨弘的眼睛,故杨弘是没见过他的,但他确认是杨弘。

但他的心中没有半点欣喜,反而凉了半截,能使得杨弘出动的事情,绝对不是小事。刘昌心中暗暗叫苦,只能对妻子低声说道,“我上前和他问话,你勿要多言!”

说着快步上前走了几步,站住躬身道,“细阳刘昌,拜见杨长史!”

杨弘走近,看了他一眼,发现不认识,皱眉道,“你认识我?”

“杨长史的大名,汝南郡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杨弘面无表情,没有因为对方的一句吹捧而掀起半点波澜,冷冷的道,“看你也算上道,我就问问你,你可是知道祸从口出?”

“扬大人,何出此言?我刘昌自信安分守己,绝对没有传过任何的谣言。还请大人允许我向后将军申辩,想必就可水落石出。”

刘昌突然想起坊间这两天突然流传的谶语,“代汉者当涂高。”

妄论朝廷兴替,可是大罪,又与袁术沾边的口祸,也就是这个了,可是这与自家毫无关系啊!

猜到了原委,刘昌反而镇定了许多,于是拱手为礼,诚恳地说着,“还请杨大人给我等自证的机会,援手大德,不敢或忘。”

“自证什么?”

杨弘面带不屑,冷笑道,“证明你二子刘密没有谈论过传国玉玺,还是证明孙家手里没有传国玉玺!”

嗡!刘昌大脑一片空白,身体失重,差点摔倒在地。

传国玉玺也是平常人可以妄自谈论的?怎么还牵扯到了孙家?难道孙家拥有传国玉玺的传闻是真的?刘密怎么会知道传国玉玺的事情?这里面倒地有什么……

刘昌的大脑一下懵了,竟然做不出任何的应对!

这时杨弘一挥手,有黑衣人带过一个年轻人来,却是长子刘庸。看样子长子还是没有逃出去,就被人抓住了。

也是,既然是杨弘办事,怎么会不知道将院子全围起来,反而给敌人从后门逃脱的的机会?

只是不知次子逃走了没有?想到刘密经常偷偷溜出去与纨绔鬼混,刘昌不知为何反而松了一口气。晚餐后他就不见了踪影,应该是早就溜出去了。

此刻他现在脑袋还乱的很,但直觉告诉他,刘密一定不能落到对方的手里。否则对方要查的事情,不管和自家有没有关,决定权全都在别人的手里,到时候刘家就任人揉搓了。

这时候他反而希望二弟刘盛不要回来了,能躲多远就躲多远,至少能给家族留下一脉。

能与传国玉玺沾边的事情不是区区一个县中的望族可以参与的!哪怕最终于刘家无关,刘家也灭不了被殃及池鱼,飞灰湮灭的下场。

盯着失魂落魄的刘昌,杨弘随口问了几句在场的众人,发现毫无所获,不由的有些烦躁,于是一挥手,随行的黑衣人猛的猛的长刀出鞘。

“除了刘家之人,把其余的人都杀了。”杨弘有些疲倦的说着,命令着。

后面的黑衣人,


状态提示:第114章 证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