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历史上的第一海战>七十二 金殿试才

七十二金殿试才

这时,是公元230年,三国时期,东吴黄龙二年正月。

公元222年,吴蜀夷陵大战,孙权派陆逊率领东吴军队,以少胜多,刘备大败。溃败至白帝城,病逝。

孙尚香投江,殉节,彻底了断与孙刘两家的恩怨,率领女兵船队来到夷州(古台湾)。治理夷州(古台湾)已经八年了。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

赘言:作者以前拘泥于作品的“剧本”形式,强调不加或少用说明文字,而主要以对话表现剧情内容。

许多年之后,我越来越发现,只凭剧中人的对话,完全不足于让读者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与深刻历史内涵。特别是那些受到“古台湾是没有历史的,台湾历史是从荷兰人来到台湾才开始的”教育的台湾青年,更是无法了解。

所以我决定重修作品,把一些必须说明的历史事实讲清楚。

首先要回答一些重要问题。

夷州是什么地方?

夷州就是台湾!这是一个早有定论的问题,所以作者就不再赘言。

有些人说:“孙权出动强大的海军‘远规夷州’,是所谓的孤证,因此‘孤证不立’,这段历史是否真实存在,是存疑的。”

这段历史记载在二十四史第四史《三国志》中,分别记载在几位主要的帝王将相的传记中,决不是所谓的“孤证”。

而且,《三国志》对这段历史记录得特别清楚详细,起始时间,结束时间,激烈的辩论原文,出动的海军统帅姓名,舰队的规模,舰队的行动全过程,最后的结局,时间地点人物,无一不全。共有数百字之多,说明这是当时发生的一次重大事件。

朋友们可以对照看看《三国志》关于赤壁大战(赤壁大战毫无疑问是三国时期的重大事件)的记载,有多少字呢?

另外,有人说:“三国时期,古台湾还处于原始社会。”

这是完全错误的。

在三国的动乱时期,台湾是一个移民的海岛,台湾敞开肥沃的chù_nǚ地,迎接来自各地的移民。会农耕的,就居住在沿海比较平坦的地区,这就是平埔人(平埔蕃)。会狩猎的,就居住在内地山区。这就是内山人(内山蕃)。

值得注意的是平埔人的风俗语言与中国大陆是相通,当然平埔人也会使用中国大陆的文字。

而内山人则语言风俗与中国大陆不同。内山人狩猎,天然就是全民皆兵的业余武装,所以古台湾的社会秩序的维持,就由内山人承担。

历代的管制长都是内山人。说明确一些,就是阿里山人。

(字幕)三国时期,公元229年,东吴黄龙元年,四月,丙申,东吴孙权即帝位,是日大赦。

六月,孙权把他最心爱的女儿孙鲁班(大虎公主)下嫁全琮。

(孙权为表彰周瑜丰功伟绩,把大虎公主下嫁周瑜的长子周循,不料小周郎周循短命,大虎公主寡居。)

公元230年,东吴黄龙二年。三十年的治理,使东吴达到国力强盛的顶点。是年正月,举行盛大国子监庆典,诏立都讲,祭酒二职,以教诸学子。

孙权高坐皇位,紫须碧眼,相貌堂堂。

群臣肃立。其中最为显眼的当属三位女将——三位公主。

大虎公主,孙鲁班,她是孙权最疼爱的女儿。她的夫婿全琮卫将军立在她的身旁。

小虎公主,孙鲁育,孙权的小女儿。

臭妹公主,孙权已故大哥孙策的女儿。她的夫婿陆逊东吴兵马大都督立在她的身旁。

对于东吴这样的庆典,曹魏与蜀汉都很给面子,曹魏派出了司马昭为特使,蜀汉则派出了王平为特使。

司马昭大咧咧地叉腿站在一旁。

王平则庄重地站在一旁。

一内侍宣诏:“……特下此诏,立都讲,祭酒二职,以教诸学子。钦此。黄龙二年正月。”

张昭,三朝老臣,激动地对左右大臣道:“好!圣明至极。吾皇此诏,使我东吴少年幼小得教。我东吴今后,才俊辈出,国运不可限量也。”

蜀汉特使王平点头称善。

北魏特使司马昭叉手分腿而立。

孙权捋须,成就感十足地感慨说道:“当年吾兄孙策领兵创霸业,年方十七;周瑜起兵,年方十八;大都督陆逊,亦是少年领兵,屡建奇功,夷陵之战,大败刘备七十万大军。可谓东吴人杰地灵,英才出少年。朕下此诏,就是要使少年才俊脱颖而出。诸位爱卿,当今东吴少年佼佼者有谁?请为朕举荐一二。”

张昭对于这种旨意,是不能不出好建议的。

张昭出列奏道:“陛下,当今东吴少年佼佼者,当属诸葛恪。”

孙权问道:“诸葛恪?”

张昭点头说道:“陛下,即诸葛瑾之子诸葛恪。”

诸葛瑾是与孙权私交最好的大臣。

孙权忽然想起,用手作拉长面孔状,哈哈大笑说道:“张阁老说的是这小子。召来见朕。”

张昭答道:“老臣领旨。”

张昭领旨而下时,有意走到诸葛瑾身边,点头示意自己举荐之功。

诸葛瑾一向谨慎小心,此时如遭突袭,心中忐忑不安。

我们知道君王突然诏见某人或某人之子,就是有重用之意,必然面临一场决定一辈子的面试考核。如果先有所准备,自然胸有成竹。但是此时的突然诏见,诸葛瑾完全没有意料到。儿子诸葛恪只有八岁


状态提示:七十二 金殿试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